google analytics

11/16/2022

通漲與組合近況

近日因私事繁忙,不單止連blog無打,甚至連股市都睇少左。
反正都係跌跌跌,已經麻木。
組合YTD(11/14): -28.31% 



可以見到由下半年開姑,組合跑贏納指變做同納指睇齊,反映操作上有唔少改善空間。

組合持股:
Stockportfolio %
AAPL14.04%
VOO13.74%
MSFT13.90%
TSM11.08%
AMD8.82%
ADBE6.40%
NVDA4.59%
AMZN3.78%
NTDOY3.39%
DDOG3.09%
TSLA1.10%
18303.80%
09002.26%
Bondportfolio %
US T Note 0.125 JUL31 239.09%
US T Note 0.125 APR30 230.92%

主要的操作
1. 清空了領展823.
將餘下佔倉位幾個%的領展清倉@54.75, 領展對比起其他房託一直較貴,
主要是派息年年增加的神話。
過往做屋邨商場翻新,便能做到每年派息增加,是房託的皇者。
但近幾年領展商場的租金差不多已是市場水平,租金升幅受限,
逼使管理層向外發展。譬如最近澳洲的收購,租金回報率約5%(未扣債務成本)
而領展現價約5.7%, 只能說現價是合理,畢竟現在定期也收4厘幾,
麻煩點買美國國債亦不難做到4厘以上的回報。
除非閣下真的看好香港的基本面,畢竟現在領展仍有7成租金收入來自香港,
個人就選擇清倉,留返d cash睇下有冇更好機會。

2. 買入美國國債
其實講試下買債都講左幾年,今次加息算係一個機會。
一來減低組合波動性,二來亦趁機了解下債券的玩法。
買入了US T Note 0.125 JUL31 23@96.8757US T Note 0.125 APR30 23@98.407
分別是下年7月及4月到期的T-Note, 票面利息0.125, YTM大概4.65%和3.67%。
過往低息環境下,資金沒有出路。
現在即使定期亦不難做到4厘以上回報,亦不用擔心股債上上落落
這類穩定收益產品更具吸引力。

踏入下半年,組合沒其他大變動,
都以輕微減倉為主,組合時現仍有約20%現金。
只怪自己年頭時太少看加息的力度跟通漲的持續性。
另外重倉半導體亦是組合跑輸的另一主因。
展望未來,通漲亦是主導未來市場走勢的最重要因素。
正如近日市場再度傳出FED將會減慢加息步伐就足以令市場出現單日>5%的漲幅。
至於未來的通漲,個人還是保持樂觀。
個人始終認為這次通漲有太多偶然的因素,
譬如俄烏戰爭,疫情打亂供應鏈,拜登的財政刺激政策等等,
但撇除這些,通漲要持續的最重要的因素仍在於人工的上升。
只要沒有出現人工-通漲的惡性循環,通漲終會下降。
-28%當然不是什麼好成績,亦間接說明了持續跑贏市場有多難。
但另一方面,即使投資SP500, YTD亦-15%。
個人認為年輕時發生股災總比年老時更好。
因為有主動收入不用低位套現支付生活費。
投資是一場馬拉松,比的不只是誰更快,也比誰更有耐力,
共勉之。

8/20/2022

談談AMD FY22Q2業績

最近私事煩忙,一直沒空寫blog, 甚至連股市也少看了。
但每日總有一群人會進來看看有沒有更新,感謝支持。
個人個倉都冇咩特別,無咩操作,YTD -15.48%
比SP500差但比納指好少少。

說回AMD這份業績。

GAAP Quarterly Financial Results

 Q2 2022Q2 2021Y/Y
Revenue ($M)$6,550$3,850Up 70%
Gross profit ($M)$3,028$1,830Up 65%
Gross margin %46%48%Down 140 bps
Operating expenses ($M)$2,508$1,000Up 151%
Operating income ($M)$526$831Down 37%
Operating margin %8%22%Down 14 pp
Net income ($M)$447$710Down 37%
Earnings per share$0.27$0.58Down 53%

Non-GAAP(*) Quarterly Financial Results

 Q2 2022Q2 2021Y/Y
Revenue ($M)$6,550$3,850Up 70%
Gross profit ($M)$3,538$1,832Up 93%
Gross margin %54%48%Up 640 bps
Operating expenses ($M)$1,562$909Up 72%
Operating income ($M)$1,982$924Up 115%
Operating margin %30%24%Up 6 pp
Net income ($M)$1,707$778Up 119%
Earnings per share$1.05$0.63Up 67%
若是看GAAP的話,數字會難看很多
主要是因為Amortization of acquisition-related intangibles(無形資產攤銷)
這是以溢價收購所產生的一個會計項目,應該還會在年報上好一陣子。
但由於並非是實際現金的支出,所以就先略過不理。

重點是重新劃分的業務分類:

數據中心跟Embedded已佔了總收入的四成,
而數據中心更按年增長83%
至於Xilinx的收入被劃分在Embedded這裡, 翻查去年同期Xilinx的財報
發現去年同期收入8.79億,比上上一年增長21%
今年被收購後,增速亦沒有放慢的跡象。

至於另一個值得留意的就是加密貨幣崩盤對顯卡需求的影響,
畢竟隔壁Nvdia就發了盈警。
但從數字看,Gaming的收入卻按年上升32%,為什麼?
Gaming的收入包含了散裝GPUs(非Data Center用)跟客製化SoC(PS5, XBox X)的Sales,
對比Q1業績(以舊分類看)
Computing and Graphics收入28億,包含了現在被分為Client的收入21.24億,
也就是說散裝GPUs收入若6億(28 - 21.24)多一點,只佔整體收入一成左右。
換言之大部分Gaming的收入增長來自Gaming Console的熱賣。
根據分析員會議的說法,
So I would say that on the Semi-Custom side, let's take that first. The console business has been very strong. So I would say it's a strong cycle. Overall, we were more supply constrained in sort of last year
We've been able to get additional supply for that. I think there's continued belief that it's a strong cycle for the consoles. We expect consoles to peak in the third quarter, and then the normal seasonality

We do expect, as we go into the fourth quarter, though, that we'll see some sequential increase in that business because we'll have new products that are launching in that time frame. So those are the puts and takes. I think overall, as a segment, we continue to believe gaming is a long-term secular driver. There are some sort of short-term dynamics here in the PC market that we're dealing with. 

因為Q4將有新架構RDNA3的GPU推出,預計雖然console的銷量會有季節性影響,
但整體Gaming的收入將錄得按季增長。

至於Client業務,Lisa Su亦承認整體市場情況比原先估計差,
可能由原先high single digit跌幅下修至mid-teens.
但只針對整體市場,AMD因為集中高端notebook,受到影響較少。

對於這份業績,個人感覺是收貨,亦有把握今年AMD實現263億的收入目標。
non-GAAP eps粗略估計在4.3左右,現時forward PE~22X.

接下來是個人最感到困惑的一部分--來年展望。
Gaming console自推出以來已踏入了第二個年頭,
根據之前經驗,Gaming Console的銷售高峰期應出現在第三、四個年頭,
所以個人並不太搶心來年Gaming的表現.
而Embedded跟Data Center更應該是增長的主力,
應可抵消Client業務的不濟。
市場預期來年收入增長1X%,個人認為還算合理,
但更進一步的預測只有等FY23的展望出爐。

而半導體市場週期性很強,一般兩三年繁榮,接下來一兩年就會陷入萎縮。
Ref:Deutsche Bank Research

接下來很有可能於2023年左右半導體產業會進入調整期。
屆時AMD可能會出現盈利上升但股價下跌的情景(估值下修)。
今年年頭高位加注半導體相關股票,半年下來吃了不少苦頭。
但將時間拉長來看,半導體產業的前景仍十分良好。
電動車,AI,IoT等等都會推升半導體的需求,
未來一兩年的低谷在漫長的投資生涯上應不算什麼時間。
個人仍維持佛系的持股,買高了的話就以時間去換空間。
畢竟手上仍有現金的話,遠不至於要以賣股籌資金。

7/02/2022

2022半年結

若2021是反彈之年, 那麼2022就是重估之年.
在聯儲局決定加息控制通漲之後, 資產價格經歷了重大的調整.
高估值的個股從高位下跌6,7成的比比皆是.
Elon Musk說美國會在2022年經歷衰退, 但衰退是好事, 
因為可以清洗那些無盈利, 經營不善的公司.

個人組合回報YTD: -25.25%
同期標普500指數 YTD: -21.08%
納指 YTD:-30.34%
組合持股: (現金: 18.37%)
Stockportfolio %
MSFT12.49%
VOO12.27%
AAPL12.09%
TSM11.57%
AMD8.79%
NVDA6.70%
ADBE6.47%
AMZN5.64%
DDOG3.37%
NTDOY3.33%
TSLA1.79%
18309.57%
08233.63%
09002.29%

蘋果(AAPL)(-):
最近減持@141.45, 基本上將2021, 2022加注的倉位都減回去.不是不看好它的長遠前景.
只是覺得最近中國經濟放緩, 看淡大中華區的iPhone銷量, 因此於下季業績前先行減持, 
看看能否低位補回.

微軟(MSFT)(+):
FY22 Q3的收入上升18%, 達49.4b
營業利潤上升19%, 達20.4b, 營業利潤率達41.3%
淨利潤上升8%, 達16.7b.
淨利潤上升較少主要因為2021有一次性的稅務收益($620mil)和匯率的影響.
業績良好但股價由高位下跌25%, 現時FY22的forward PE只有26, 27倍.
雲計算仍是大趨勢, 起碼未來幾年都不會有大問題, 
算是其中一隻在經濟衰退中會有好表現的公司.

台積電(TSM)(+), AMD(AMD)(+), Nvdia(NVDA)(+):
年初至今,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挫超過3成, 連帶台積電的股價亦跟隨下挫.
當中AMD, NVDA更接近腰斬. 
市場認為半導體是一個週期性很重的版塊, 主要是因為半導體的產業鏈很長, 長鞭效應明顯.
疫情期間居家辦公的需求激增, 加上供應鏈問題, 實際需求被放大, 
現在人們重返辦公室, 消費從IC產品轉向服務, 加上加息收水, 
市場憂慮半導體版塊將迎來週期性拐點.
與此同時, 台積電上修了未來數年的營收指引, 由10-15%, 上修至15-20%. 
而AMD在最新的Analyst Day亦給出最新的財務模型, 預計未來3-4年收入增速約在20%.


















估值上, 個人無論AMD或TSM, forward PE都只有15-19倍, 
很難想像公司預計未來幾年的收入增長都在15%以上. 
到底是半導體週期的拐點還是如公司管理層所言進入了一個新的結構性增長階段?
我個人傾向相信後者.

ADOBE(ADBE)(+):
在最近FY22 Q2的業績公佈後雖然整體收入/盈利都符合預期,
但因為Q3的指引較差並且下修了全年的收入預測,導致股價大跌至350.



實際上,公司只輕微下修了全年收入預測由17.9b => 17.65b,
要是按adjusted的數字(adjust for 1 extra week + constant currency), 
各業務的增長還是跟之前一樣,況且現在股價已下跌了不少,
現階段減持似乎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另外任天堂(NTDOY), DataDog(DDOG), Tesla(TSLA)都有加倉。

回顧上半年,操作上犯錯不少,尤以141高追台積電成為表表者。
再一次證明自己並不具備time the market的能力。
但若閣位看倌以我的操作作為反向指標倒也未嘗不可(笑)。
深究原因,不外乎自己低估了這次加息的力度和速度。
首先是我認為通漲主因是供應鏈和能源因素,加息對應的是需求面。
以加息對抗對抗通漲給人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感覺。
鮑威爾亦承認加息對能源價格和供應端的問題影響有限。
事實上,core CPI亦已連續3個月下挫。
只是FED基於種種原因,必須把需求用力壓下去,
顯然不乎合當初認為FED不會以犧牲經濟增長為代價加息
那麼接下來到底投資者還有沒有理由保持樂觀?
我認為還是有的。
未來的發展誰也不知道,但最差和最好的事件發生的機會總是少數。
大多數情況是在不太差與不太好之間。
作為投資人也沒必要去預測未來,找一個具安全邊際的價位買入去就可以了。
但唯一要避免的應該是在壞消息盡出時,低價沽售手中持股。

至於通漲,我個人還是認為是transitory(笑)
現時通漲高企的一大因素是能源價格,
而能源價格在疫情後竟可升至超過疫情前的水平我也是嚇了一跳。
個人猜想可能是跟過去大家一直對傳統能源under invest的原故。
而現在要增加產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將來油價似乎還是易升難跌。
但幸運的是通漲量度的是物價的rate of change.
只要油價不繼續升、通漲慢慢就會回落。

現時FED預期今輪加息將於2023結束,2024甚至有可能減息。
中間可能有經濟衰退也可能沒有,但重要的是閣下投資的公司有能力撐到那個時候。
不要倒在黎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