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nalytics

1/29/2019

預測中國電力2018年業績

中國電力每個季度都會公佈售電量數據,
電力公司收入=售電量*上網電價
所以由售電量數據可大約推算出業績


先說說水電, 上半年售電量8,250,470兆瓦時(數據可參考這裡)
所以下半年售電量8,004,038兆瓦時, 比上半年略為下跌,
這裡隨便估稅後利潤4 - 4.5億(2018 1H 5.16億)

火電上半年售電量23,257,792兆瓦時, 平均上網電價323.3元/兆瓦時, 實際收入75.1億
下半年售電量27,854,224兆瓦時,
假設上網電價不變, 收入應該有90億

但收入90億, 實際利潤會是多少?
先看看2018 1H火電分部業績4.67億,
2017 1H火電分部業績 -28,975千

2017 1H燃料成本約42.2億(212.58*19,849,770)
根據自創公式
收入-燃料成本-固定成本 = 盈利(假設大部分variable cost=fuel cost)
固定成本約61.3-42.2+0.29 = 19.4億
同理可得2018年的固定成本約是20.3億

似乎這個數有一定參考價值
所以假設每兆瓦時燃料成本不變,
當2018 2H收入90億, 總燃料成本約60.3億, 固定成本20億
盈利 = 90-60.3-20 = 9.7億
比上半年4.6億大幅增加近一倍, 說經營槓大就是這個意思

扣除財務費用跟稅收, 我估稅後利潤大概落在5.5億左右

風力光伏當跟上半年一樣持平, 就當是3.5億
總利潤約4.0+5.5+3.5 = 13億

非控股股東權益很難估算, 因為中國電力有一些電廠不是全資擁有的,
若然以上半年的比例算, 非控股股東權益3.02億, 佔利潤9.08億三分一.
所以2018 2H應該是8.6億(13/3*2)
因此全年每股盈利預測0.14-0.15rmb

根據最新的派息指引(不少於50%), 預期2018全年分派約0.07-0.075RMB/share
扣除10%股息稅, 以2元計, 息率約3厘多.

最後, 說一下感想
這股現在股息率當然不算吸引, 但重要的不是歷史息率,
而是你認為公司將來的盈利能力/派息能力.
2018年來水的確是出乎意料地差.
但天氣GE野話唔埋, 回顧2380歷年來水電業務都能穩定提供15-20億的稅後盈利
今年只有約10億是十分差的一年, 但別忘記今年來水偏少, 因為有新收購的廣西電廠
全年售電量才只下跌了3.55%, 若不計廣西水電的話, 售電量應該下跌了約2成.
下年若來水回復正常, 業績理應有所改善.
而且其他清潔能源的比重也愈來愈大, 漸漸變得不能忽視.
最後, 加注了2380. 繼續為國捐軀

1/17/2019

談談我的月供紀錄---盈富基金(2800)

由去年3月開始的月供計劃, 



截至今年一月, 計及存倉費扣除股息, 平均成本約28.34.
以2800今日收市價27計算, 蝕了大概4.7%
可見即使去年股市大幅波動, 但對於月供股票的影響其實不那麼大,
充份體現了平均成本法的好處.

至於為什麼於去年3萬點的「高位」開始月供, 是因為
1): 記得去年年頭, 我曾經以為恆指要衝上四萬點,
那麼買入盈富基金可以令我自己的收息組合更跟貼大市.
而其實, 不論現在開始月供, 或3萬點開始月供, 長遠而言, 分別都不是太大.
反而「高位」開始月供代表了往後有更多機會買到平貨.
若果指數處於「低位」,一次過買入絕對比月供更好.
但無論逐次買定月供, 重點其實一樣: 在於成為一個淨買入者.

2): 用作個人投資成績的對比.
若果有日我主動投資的成績甚至比被動地月供盈富基金更差的話
那麼或許我應該放棄自己管理資產.

1/08/2019

2019第一擊---買入AAPL

就在2019/1/2, AAPL下調2019 Q1的盈利預測.

https://www.apple.com/newsroom/2019/01/letter-from-tim-cook-to-apple-investors/

  • Revenue of approximately $84 billion
  • Gross margin of approximately 38 percent
  • Operating expenses of approximately $8.7 billion
  • Other income/(expense) of approximately $550 million
  • Tax rate of approximately 16.5 percent before discrete items

2018Q1 revenue是88.3 billion, 換言之QtoQ下跌了4.87%.
另外, 信內提到除iPhone以外其他division合共有接近19%增長,
換言之iPhone QtoQ sales下跌約15%.

在Tim Cook的信中將原因歸究於中國的經濟下滑.

China’s economy began to slow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8. The government-reported GDP growth during the September quarter was the second lowest in the last 25 years. We believe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China has been further impacted by rising trade tens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climate of mounting uncertainty weighed on financial markets, the effects appeared to reach consumers as well, with traffic to our retail stores and our channel partners in China declining as the quarter progressed. And market data has shown that the contraction in Greater China’s smartphone market has been particularly sharp.
若然是中國經濟的影響, 那麼看看即將推出的華為業績應該可略知一二.

而事實上, 一眾內地年輕的手機品牌近年在全球的市佔率亦有所提升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71496/global-market-share-held-by-smartphone-vendors-since-4th-quarter-2009/
個人認為這些品牌比蘋果更了解中國大陸的消費者, 而且性價比亦更高.
但另一方面, 要這些品牌打出國外, 搶佔蘋果的市場份額, 卻同樣不容易.
至少在數據上, 蘋果這幾年的市佔率一直維持在12-20%之間.

作為投資者, 我認為蘋果以下的優勢仍在:
1: 優良的銷售服務
2: 流暢的作業系統(雖然Android的確在急追上來, 但Android對於硬件沒有掌控, 我認為是死穴)
3: ecosystem.

所以我認為AAPL長期的護城河沒有明顯的萎縮, 這次更多是定價過高的問題而非iPhone已不再吸引. 若然iPhone跟華為賣同樣的價錢, 你會選擇誰? 而且你還可能有iPad, MacBook, airPod....

PS: 加注AAPL@147.84

1/02/2019

2018年結與2019年展望

計及已經除淨但仍未到手的必瘦站股息, 組合比年初上升4.65%
恆指於2017/12/31時於29919, 現收於25845, 下跌4074點或13.6%
組合回報比大市好, 主要因為組合重倉必瘦站及AEON的理想回報.

Aeon(900):
其實倉位早於2017年已經建立, 今年一直沒有加倉,
原因是年頭希望加重增長股的比重, 結果多手於410買了騰迅.

必瘦站(1830):
最後一次加倉是1.06時, 及後於2.1又減持了加注的部分,
因為市況轉弱, 不想將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上.

領展(823):
今年第一次建倉, 買入後曾經跌過落62, 那時市場在加息的陰霾影響下,
對領展這類REITS很有戒心. 所以買入時機不算十分好,
但我看中的是領展積極的管理作風, 東九龍的商業物業和內地商場的增長潛力.
起碼在東九龍物業開始貢獻收入前, 我都不會沽出.

中國電力(2380):
事後看來, 買入內地的公用事業無疑是為國捐軀.
在內地煤價大升而電費不能加的情況下, 2018的來水又奇差,
算是倒了個大霉. 但現價連1.82的供股價都不及, 估值已經見底.
而且近來煤價有下跌的跡象. 加上2019年的來水若回復正常,
下年的表現仍然值得期待.

建行(939):
又是收息股, 2018年沒加倉, 反而後悔上到9.39時沒減持,
那時的yield只有不到4厘, 明顯是個錯誤.

中國燃氣(384):
很穩健的內地公用股, 雖然買入內地的公用事業無疑是為國捐軀,
但天然氣算是國策扶持的能源品種, 而且增長前景確定.
31.6有點買貴了, 但幾年後看應該還可以

融創(1918):
本博沒有提及的一隻股票, 因為都是朋友推介所以買入.
內地房地產泡沫十分明顯, 但中央應該想盡一切辦法防止.
融創主力一線城市, 在人口持續流入的情況下,
我認為它的情況會比其他內房好, 而且土儲足夠, 估值便宜,
小注買入.

ASM(522):
其實Q3後已減持了一半, 想不到後工序設備的強勁升幅都未夠cover稅收, 有點失望.
公司年報說半導體行業正進入一個大週期, 保留小注看看情況發展.

明輝國際(3828):
David Webb的持股之一, 做酒店用品供應(洗頭水, 沐浴露之類),
有很多現金, 沒負債, 跟股壇長毛買少少.

AAPL:
年頭已決定買美股, 但隻隻估值都勁貴, 所以跟股神買隻估值比較平的AAPL.
買入後升過230, 現在又跌返157, 我諗股神應該會加注?
本人是iPhone用家, 愈來愈覺得iPhone現在是奢侈品,
論性價比, Iphone當然不及一眾國產手機, 但奢侈品從來不是講性價比的.
而且AAPL的service sector愈做愈好, 估值便宜, 睇股神頭再決定是否加注.

另外不在組合中亦沽出了互太(1382)/龍記(255)/精熙國際(2788)/騰訊(700)

回顧2018年, 幾乎可以說買入任何增長股都是蝕本收場,
由年頭大行個個睇好經濟到現在個個睇淡
由年頭講消費升級到現在講消費降級
由年頭講加息, 現在可能好快減息,
可見市場風向轉變之快.
但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 仍有股票可以逆流而上,
可見任何時候, 揀股仍是最重要的一環.

展望2019年, 我認為美國經濟雖然增長放緩, 但仍未至於進入衰退.
市場講息率倒掛, 但要知道歷史上即使出現倒掛, 衰退仍要6-24個月時間才到來.
現在仍在加息的途中, 所以我認為美國經濟在來年仍未至於衰退.
而且現在整體港股估值不高, 壞消息已經出了很多.
接下來要擔心的, 不是估值的下修, 而是經濟面下行引起盈利的下修.
情況就如2000-2003年一樣, 恆指的PE/Yield都處於估值的低處,
只是經濟面的下行令恆指逐級下跌.

至於個人的持股, 我可能會看情況減持, 但核心持倉就不會減.
因為即使預期將有個大調整或熊市, 有人選擇趁高沽然後低位再買入.
但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什麼位置再買入, 對我而言這個問題實在有點不好判斷.
而另一個考慮點就是下跌的時間.
譬如說一個資產每年派息6%, 預期未來5年股價下跌3成, 持股5年,
其實單靠股息收入已經cover到股價下跌的損失.
我個人持有的建行, AEON等, 成本已經不高, 計及股息就更低.
若大市回到18000點, 不過是3成的調整, 那麼等於將2017, 2018的盈利都還返去.
但我仍然有股息收入. 若干年後股市再上, 可謂連本帶利一次過歸還.
所以索性佛系地持有一堆收息股, 反正跌市時有股息收入, 坐得比較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