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nalytic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美股.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美股. Show all posts

3/26/2020

近期的一些操作

最近幾乎硬食了一個史上最急的跌浪,
組合YTD最低去到-20%, 現時大約是-16.7%.
最大原因是組合中必瘦站, AEON, 領展等一眾收息股大幅下挫.
事後看來, 在「高位」減持, 「低位」補回是更好.
但更重要的是向前看, 檢視一下手上持股, 受疫情影響多大,
而這些影響又是否已price in在股價之中.

操作方面,
早前小注買入VOO,
想不到下跌幅度遠比我想像中大, 於是減慢了溝貨的節奏.

另外首次買入微軟MSFT,
現時微軟在雲計算領域排第二,排於Amazon之後.
個人認為在雲計算的市場足夠容納幾個大的玩家,
因為企業應該會盡量避免Vendor lock-in的風險
這個市場大概未來三至四年仍會以>20%的增速增長,
但估值方面我不太有把握, 趁跌市買少少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港股方面
將一半中國電力換入華潤電力, 
原因之一是中國電力的水力發電佔比較大, 換入對煤價下跌更為敏感的華潤電力
其二是華潤電力收息沒有10%股息稅, 對比其他內電是一大優勢. 

月供股票方面
19年12月減持了一注@28.1
最近補回@23.5,
整體成本拉低到26.27, 以現價23.65計, 蝕約10%




現時組合的現金水平略略低於30%,
對於撈底我個人不會太過心急, 畢竟已從低位反彈了2成.
現時SP500 PE在18.63, 即使經歷了一場恐怖的跌市, 但估值上仍較歷史平均15.78倍為高.
雖說低息環境有助推高整體股市的估值,
但我覺得現水平還沒有反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打擊,
畢竟到底對經濟造成多大的打擊仍然難以預料,
所以仍然小心為上.

2/26/2020

近期市況的部署---小注買入VOO

年頭將新增資金轉入ib後, 現金比例高達3成.
一直在尋找美股的投資機會, 希望加大美股的投資比重.

看過Estee Lauder和其他一些奢侈品股後, 發現很多的增長都來自中國大陸.
適逢疫症肆虐, 很多內地省市停工停課, 港股由28000跌到26700,
但美股依然貼近歷史高位.

其實不止一堆奢侈品, Apple, Tesla, 波音等美國的跨國企業都十分依賴中國市場,
中國出事, 美股點解可以獨善其身? 特別現時的美股估值處於一個歷史上較高的水平.

結果係週一週二道指兩日累計跌左1900點, 將2020升幅一次過還原.

我個人對後市沒什麼特別看法.
基本上我同意疫情短期內會對公司的盈利有影響,  但長期而言應該影響不大.

所以我昨天小注買入VOO, 先加隻腳落去美股先,
如果日後再跌會再加注.

PS: 現時VOO佔組合3.4%, 組合有現金約3成.

1/30/2020

談蘋果AAPL 2020 Q1業績

根據最新一份AAPL的業績
收入高達91.8billion, 不但高於公司之前的指引, 亦高於市場預期.
以產品劃分的收入來看,
iPhone收入56billion, 佔收入61%, 按年增長8%.
以地域劃分收入來看, 各個地區的收入都重回增長.
特別注意中國的增長看似只有3%, 但Tim Cook在分析員會議上透露
 In terms of China, the results from last quarter and then I'll get into the coronavirus second. For the results from last quarter, we had double-digit growth for iPhone in Mainland China. So that was an important change from where we had been running. We also had double-digit growth in services in Mainland China, and we had extremely strong double-digit on wearables. And so, really there were a number of different factors. In terms of the things that customers are responding to, iPhone 11 is doing particularly well there. 
相信報表上的低增長是因為匯率的影響.

至於Service方面,仍然是On track, 相信今年達到50billion的目標應不難達到。
至於去年推出的一系列服務, 包括Apple TV+, News+, Apple Card 同埋Arcade應該仲未有meaningful contributions.

而另一亮點就是Wearables的收入增長.
因為Airpod Pro在去年十月尾推出, 市場的反應大受歡迎,
令該版塊的收入增長高達37%.
Tim Cook在分析員會議上透露, 75%的Apple Watch 買家是新買家,
相信所謂新買家不是第一次進入Apple的生態圈,
畢竟我認為大多數人都是先買iPhone, 後來才買AirPod, Apple Watch等.

至於估值方面,
先前估計2020 eps應界乎12.5-13之間,但沒有計算股份回購的影響。
單單2020 Q1, 股份數目就比上一季度減少約4%
我認為13.5是比較有信心可以達到的。
現價計forward PE約24.
個人認為現價多少price in 了下年5G手機帶來的換機潮,
畢竟不少人都等5G手機(包括我)才換機。

長遠來看,我仍然看好電子消費品這行業。
由iPhone出現開始,Steve Jobs改變了人機互動的方式。
人們不再需要實體鍵盤/滑鼠去做以前在個人電腦上才能做的事。
正如我現在很多時都透過手機上網,購物看戲等。
我相信將來這趨勢會持續。
IPad的出現正正是APPLE在改變人機互動方式的一種試探。
現時有一部分以前在個人電腦上才能做到的事,在iPad上也能做到了,
實在沒必要坐定定在個人電腦面前才能認真開始工作。
而無論將來人機互動的方式如何轉變,譬如語音輸入,體感或透過不同感應器等等,
對於公司的軟件/硬件能力的要求都不會低,
而蘋果正正擁有設計OS的能力,晶片設計的能力,
所以我相信在電子消費品這行業上,蘋果在可見將來都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