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年結時寫下的文字:
至於TSM, 2022年大概率會經歷一場去庫存, 但台積電作為龍頭影響應該會較細.而半導體的需求仍在上升, 台積電這一兩年的擴充行為應該會在未來幾年有回報.
因為疫情源故,半導體的需求大增,
譬如在家工作,在家娛樂等,所以認為2022增長稍為放慢也算合理吧。
然而2022不單止沒有放緩,而且還在加速增長。
先看看數字
2021年,台積電全年收入568億美元,年增18.5%
毛利率51.6%(2020: 53.1%), 營業利潤率40.9%(2020:42.3%)
純利率37.6%(2020: 38.7%), 純利213.7億美元,按年增長15%。
整理一下說法會的重點:
- 2022年全年營收會有25-29%增長
- 上修了長期(2021 - 2025)收入增長指引由10~15% -> 15~20%
- 上修了長期毛利率指引,由50% -> 53%
- 2022年資本支出約400-440億美金.(FY2021: 300億美金)
- 3nm製程將如期在2022下半年開始量產,一年後N3E(3nm的加強版)將會量產
- 推出N4P, N4X製程
- 產能在2022年維持緊張
那麼最重要的問題是,現價34倍PE左右的估值是否太貴呢?
我認為沒有。
個人在業績後於141加注,短期或會有調整,
但長期來看,應該還是有一個不錯的回報。
以公司給出的收入指引來算,2022年收入將增長25-29%,
而我預期2022年的三率(毛利率、營利率和淨利率)都會提升。
公司於2020年中量產5奈米,
新製程的毛利率通常要7-8個季度時間去提升至集團平均水平。
那麼2022年5奈米產能開始成熟,毛利率將會提升,再加上強美元,
因此我預期2022年獲利再成長30%應該不算太進取。
以2022 forward PE算的話,PE會降至最26倍左右。
但最重要的是公司長遠的增長前景。
以DCF模型去算的話,大家都知道最影響結果的數字是折現率跟增長率。
一個terminal growth 5%, discount rate 10%的公司,
其實相當於forward PE 20(1 / 10%-5%).
discount rate受宏觀因為影響很大,這裡不深入探討。
但要判斷一間公司長遠的增長率,最重要的是看公司的護城河跟所在的市場。
根據台積電說法會透露,公司內部預期半導體市場將於2030年達到一萬億。
是否真的有一萬億個人不太在意,重要的是市場空間還很大。
例如電動車是一個增長點,
除了自動駕駛,攝像頭,還有車上的娛樂系統,每一樣都是晶片。
還有IoT, HPC, 所以增長空間應該還有很多。
然而產業上下游的價值分布有點難估計。
這裡出一張舊圖:
當時在AMD的一個不知什麼地方看到這圖,感覺很震撼。
原來現時每年晶片算力的提升,有四成來自製程的進步。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Intel會成為牙膏廠。
那麼產業鏈的價值應該會更多傾向foundry才合理。
在說法會上,管理層透露
For the full year of 2022, we forecast the overall semiconductor market excluding memory, to grow approximately 9% while foundry industry growth is forecast to be close to 20%. For TSMC, we are confident we can outperform the foundry revenue growth and grow between mid- to high 20s percent in 2022 in U.S. dollar term.
為什麼製造端的增長比全市場的增長高?為什麼台積電的增長又比全代工市場高?
值得深思。
另一方面,護城河亦是長期增長的一個關鍵。
若護城河不足,敵人就輕易擔占你的市場份額,
要是減價競爭又會傷到公司的利潤。
以晶圓代工市場來看,台積電在高端市場面臨來自Intel, Samsung的競爭。
但Nvdia最近放棄Samsung, 找台積電代工RTX-40系列晶片;
Intel亦找台積電代工,代表了什麼不言而喻。
起碼在3奈米走完之前,台積電的龍頭地位應該還是穩穩的。
而再長期一點來看,自然要看2奈米或更先進製程的研發實力。
但我依然對台積電感到樂觀,因為台積電是一間專注的公司,
由成立至今,始終專注於客戶代工,沒有逾越半步。
這裡不得不讚張忠謀先生的高瞻遠矚。
至於34倍的PE是太貴,就見仁見智,但要是太過著重於數字,
你大概會錯失2019年的台積電,那時歷史PE也大概30倍。
當然,業績後立即高追短期難免有浮虧,
但作為一名老散,消息沒有機構投資者靈通,就只能以時間換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