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nalytic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華能國際.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華能國際. Show all posts

7/19/2018

華能國際(902) VS 中國電力(2380)

先談一談中國電力上半年的售電量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8/0719/LTN20180719594_C.pdf


水電售電量同比下降的幅度沒有我想像中大.
要知道首季同比下降了~35%.
若撇除新收購的長洲水電, 同比下降~17%, 跌幅有所收窄.

五凌電力首季只賺了8千多萬
上年同期賺了3.46億

個人預測中期水電的利潤比去年同期大概少賺2-4億.
而火電因為用電需求上升, 我相信可以補足水電少賺的那部分.

另外長洲水電權益裝機容量630兆瓦, 約佔公司水力權益的15%.
今年上半年貢獻了約8%的售電量, 但注意長洲水電是於今年5月尾才交割,
比例上其實十分厲害, 下半年的表現值得期待.

最近股價一直尋底, 連1.82的供股價都穿埋.
於是以1.76再次增持, 公司好像說過供股後希望維持每股收益不變,
暫時看來不大可能, 但攤薄效應會少於25%, 而且公司還有其他清潔能源的資產和其發展權.
此外, 17年報曾提及普安火電廠預期於2018年完成, 現在完全沒有消息.
是建設中還是已經停建? 若然仍在建設中的話可以算是一個奇蹟.
因為國家去產能, 大部分火電建設都已經叫停了.

另一邊廂, 華能國際中期純利可能大升7倍.
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s/news/aafn-news/NOW.884476/1
其實有留意華能每季公布的售電量數據亦有個大概.

今年上半年,累計完成發電量2,081.67億千瓦時,增長11.51%;完成售電量1,963.87億千瓦時,增長11.51%。平均上網結算電價418.57元人民幣/兆瓦時,上升2.72%。
之前粗略計算過, 若全年售電量上升4%,  利潤可上升28億.
在扣除變動成本(主要是煤)後,多發的就是利潤。
以今年售電量3,713.99億千瓦時計,假設下年上升4%,
即上升148.6億千瓦時,在扣除燃料成本,可轉化成利潤:
148.6/1000*188.08 = 28億
現在售電量的增長比我預期好,
簡單假設全年售電量=上半年售電量*2
1963.87*2 - 3713.99 = 213.75
照代返入去上面條式:
213.75/1000*188.08 = 40.2億.
半年就係20億了.
但其實若只賺多40億, 售電量升5~6%就可以了.
若下半年保持11%的增長, 盈利會上升80億.
很誇張嗎? 其實只是重回2016的水平.

當初二選一, 從2380和902中揀了2380, 又撞正湖南來水差, 可謂人算不如天算.
但火電的反轉趨勢明顯, 眼光算是不錯了, 只是操作上揀了錯股, 短期仍是蝕錢狀態.
最好的做法果然是揀多一兩隻平衡下風險,

現在內電已佔組合約一成多, 短期內不會再加注了.
反而最近因為人民幣貶值, 貿易戰等等負面消息下,
不少股票如建行, 騰訊, 內房都開始變得有吸引力了.

3/14/2018

華能國際(902)業績短評

這份業績其實還不錯,
2017年全年每股收益0.1元人民幣,相比中期每股收益0.02元人民幣,
代表下半年賺了每股0.18元。

細看2017公告

中期報告的營業利潤達50.7億, 而全年只有91.8億,代表下半年實際上是比上半年少賺了。
原來淨利潤15.8億當中大部分來自投資收益.

稍為問問google大神
花旗:華能(00902.HK)首九個月核心盈利略勝市場預期
正正是第三季內發生的事。

再翻查2016年年報

原來2016年已經開始出售長江電力的股票。

若撇除出售金融資產處置帶來的11億元一次性收益,
全年只賺4.8億,實際上上半年已經賺了2.4億。

另一方面,公司其實提了約11億的資產減值(這減值其實16年已經在提,可見火電過剩得厲害)
但減值為非現金支出,只是會計學上的處理,
而減值跟出售股票的收益正好抵消了,我估計有可能是管理層有意以出售股票來抵消減值的影響。

那麼接下來的一年呢?

根據業績公告,
公司境內電廠全年售電單位燃料成本為人民幣225.92元╱兆瓦時,
平均上網結算電價為414.01元╱兆瓦時,
所以每兆瓦時能賺188.08,這個比例應該在今年都不會變。

電力企業的經營槓桿很大,就是有一大部分是固定成本,
當售電量隨經濟向好逐步爬升,固定成本卻不會上升,造成利潤率上升>收入上升。

不妨假設現在的售電量剛好抵消了所有的固定成本,
那麼隨著經濟發展,用電量提高,
在扣除變動成本(主要是煤)後,多發的就是利潤。
以今年售電量3,713.99億千瓦時計,假設下年上升4%,
即上升148.6億千瓦時,在扣除燃料成本,可轉化成利潤:
148.6/1000*188.08 = 28億。

但這些不過是算術遊戲,
實際還要看煤價會否繼續上升,今年會否再提減值,中國用電量增長等因素
不過至少從這份業績看來,我相信火電最困難的日子應該已經過去。



11/12/2017

華能國際第三季業績看法(已更新15/11/2017)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00902.HK) 公布9月止首三季度業績,按中國會計準則,實現營業收入1110.74億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10.8%。錄得純利28.6億元,倒退74.3%,每股收益19分。
單計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96.41億元,增加9.8%。純利20.73億元,倒退38.2%,每股收益14分。
 也就是說單計第三季, 每股已賺14分, 而上半年合共只賺5分, 大增3倍.

但細看業績報告,

























Q3的20億純利中, 有13億來自投資收益, 而上年同期只有4.27億, 足足增加了10億.

業績報告沒有明說是什麼投資, 我也不知道是什麼.

另外值得留意的地方是財務費用由21.8億變成24億.

而且在10月份也發行了40億人民幣的超短期融資卷, 年利息4.1厘,

中央現在主張去槓桿, 維持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 該財務費用可能會愈來愈高.

若撇除10億的投資收益, 每股只賺6.6分, 與每股14分有很大出入.

現在唯有待2018加電價的消息出爐以及期望發電量增幅超預期.

淺談內地火電的困境(已更新)

做一題數學題:

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与煤价联动计算公式




詳細的計算方法於:
http://www.cctd.com.cn/show-466-162714-1.html

而根據國家發改委網站公佈的全國電煤價格指數:



















*紅字於為預測數字

A = 68.47 = 512.87 - 444.4
C△ = 30 + (68.47  - 60 ) * 0.9 = 37.623
P△ = 37.623 / 5000 * 7000 * 315 / 10000 = 1.66分/千瓦時

所以2018年應在2014年基準電價的標準上加1.66分/千瓦時. 實際上, 在2015年發改委曾下調電價共3分/千瓦時, 換言之, 2018電價會在邊際上增加4.66分/千瓦時.
考慮到2017年7月時發改委曾經下調發電企業徵費, 不知屆時會否納入計算, 但保守一點估算, 電價上升幅度平均應達2.66 - 3.66分/千瓦時.

以中國最大燃煤發電公司華能國際為例, 於2017 1H, 售電量1761.21億千瓦時, 燃料成本440億.
淨利潤3.4億人民幣, 若電價上升3分/千瓦時, 淨利潤將增加53億.(2016年淨利潤76億). 
每股盈利0.37(2016 EPS 0.41RMB),  與2016年相距不遠.

而事實上, 華能國際的售電量同比上升超過3成, 屆時將更加「食正」加價的效果. 
於是已先買一注@5.47博下來年業績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