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nalytics

12/08/2017

漫步華爾街---讀後感

臨近年尾, 自從買入內電股坐艇後一直沒什麼更新.
股市回調了一千多點, 暫時接兵不動, 靜侯2017個人成績的年結.
這段時間, 離遠一點股市, 看看書, 增值自己.


漫步華爾街應該是投資工具書的經典, 書中很多章節都很有意思, 亦帶來不少反思.

關於股災:
17世紀1630-1637 - 鬱金香狂熱
20世紀80年代 - 生物科技股泡沫
20世紀後期 - 日本房地產及股市泡沫
21世紀初1997-2000 - 科網股泡沫
2008 - 金融海嘯

多數泡沫, 要麼與某種新技術有關聯(生物科技股泡沫,科網股泡沫) , 要麼就是某種新的商業機會(鬱金香狂熱).而這些泡沫,似乎暗示著市場不是經常都是有效的。事實上,Michael Burry在金嘯海嘯就因為沽空了美國的房地產市場賺了一筆。

但書中指出這並不代表我們應該摒棄市場有效的假設。的確,市場在短期內可能會失效,但事實是,每次泡沫過後,市場都能自我修正,回歸真實價值,這正正反映了市場不會「長期」失效。

書中以Robert Schiller作例子。他是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在2000年-正值科網股高峰時出版了新書<<葛林史班的非理性繁榮>>,準確預測了當時科網股的泡沫。有趣的是書中指出,同樣的模型,也指出1992的股市也「過度定價」。但在1992-2004年底,市場年均收益率在11%以上。

另一方面,大量觀察家早在廿一世紀前期已經警告美國房地產市場過熱,而市場在Michael Burry沽空之後,也等了兩年多才爆煲。

作者指出若存在任何系統性的方法能持續獲得風險調整後的超額收益,人們就會一窩蜂地利用這樣的方法,直至機會完全消失。

關於股票的內在價值:
股票評價的準則永遠只有一個:未來該股票為投資者帶來的現金流的折現。
但當中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1:隨機事件的影響
2:折現率的選擇
3:未來現金流的估計

沒有人有水晶球預知未來,股價的價值肯定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所以亦解釋了為什麼持續選對股票是那麼困難,基金經理不能,普通投資者也不能。
而書中亦比較了華爾街各共同基金的表現和大市的表現,結果發現隨著時間推進,愈來愈少的共同基金會跑贏大市。因為交易成本令回報被蠶食。

事實上,股神巴菲特亦是指數型基金的提倡者。早年巴菲特跟對沖基金經理Ted Seides作了一個為期十年的賭約,賭投資於標普500指數回報會高於對沖基金。由2008年1月1日開始,即使經歷了金融海嘯,標普500指數的回報高達85%,而Ted Seides的對沖基本在扣除交易成本後只有22%.

於執筆之日, 恆指收28639, 回調了一千多點。
而一眾大行相繼出報告看好2018年後市。
特朗普宣佈耶路撒冷為以色首都,得罪了整個穆斯林世界
北韓表示開戰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稅改方案獲國會通過。
中國PMI持續高於50榮枯線之上。
......

對於後市,沒有水晶球, 
32000?40000?25600?20000?我不知道。
但優秀的企業會會為我帶來盈利,不濟的企業會被指數剔走(如國泰)。
長遠下來,累積指數基金是累積了一班績效較好的企業。
公司有倒閉的風險,但指數基金不會。
所以我應該會係2018年開始月供指數基金。



12/01/2017

必瘦站業績短評

必瘦站最新的中期業績令人滿意, 收益上升9%, 但盈利增加超過100%, 毛利率(扣除炒騰訊的收益)升接近一倍.
而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因為較低的固定成本吸引率所致.


細看上圖的成本項, 可以發現即使必瘦站的收入按年增加一成, 但成本按年的變化不大.
可以說新增的收入幾乎100%轉換到盈利之上. 說明女人錢真係易賺!

因為必瘦站主要提供瘦身美容療程, 反而存貨/消秏品只佔收入極少部分為(1.5%), 主要是美容工具/療程所需用品等. 佔成本最重的是員工成本和租金, 分別31%及12.7%
題外話, 於2017年, 必瘦站共有1229名僱員, 平均每名員工年薪有212120.
這樣的薪酬在香港生活也不易, 反觀另一間美容集團Dr Reborn, 平均人工(不計醫生)有34萬年薪(2017年報), 必瘦站的員工有否被underpaid呢? 要知道一間公司的前線員工是公司的寶貴資產, 不提供足夠吸引的薪酬亦難以提高必瘦站整體的服務質素. 難怪之前亦不時有必瘦站用高壓手法推銷的負面新聞, 真係辛苦D員工.(但作為股東就...)

另一個重要的數字是遞延收益, 這個數字是必瘦站已經跟客人簽了的服務合約, 以現金/信用卡/分期付款等形式收取. 實際上必瘦站已經袋袋平安(分期的款項是客人跟銀行的事), 只是會計上必須要提供服務才可確認收益. 另外如果客人於合約到期後仍未使用服務, 該筆款項亦會被視作收益. 就上年年報的數據顯示有2.1億的收益是來自客人買了套票而沒用.但今次中報沒有披露, 個人希望是愈少愈好.今期中報顯示這個遞延收益有2億, 意味今個財年下半年也差不到哪裡.

另外, 於二零一七年九月三十日, 中國及澳門會員人數增加至217000人, 同期中國及澳門地區的銷售額則上升6.3%至約151,300,000港元。而且香港零售市道明顯好轉, 香港地區的銷售額上升11.5%至約260,900,000港元, 集團亦於荃灣開設第三間分店, 料可受惠於零售市道復甦, 為集團帶來持續增長.

每股盈利7.6港仙, ,再次盡派盈利. 以執筆收市價1.19計, 有6.4厘.
大股東歐陽醫生有約7成貨, 單單股息已有5千萬收入. 相信他會繼續維持100%派息的政策.

集團有2.2億現金, 相當於每股0.2元, 無負債, 是相當安全的公司.

但公司亦不是全無風險. 一個行業好賺自然會出現競爭者.
Dr.Reborn(2138)和Neo Derm都是其競爭對手, 其中Dr. Reborn以醫生作招來, 主打醫學美容,
亦有銷售美容產品, 是行業龍頭. 今期業績亦相當不錯. (只是那份報告全部以元作單位, 看得我十分辛苦=.=). 但公司被David Webb 列作不能買入的50港股之一, 派息比率亦較低, 暫列作觀察名單.

必瘦站是我組合內第三重倉, 貢獻組合超過一半的回報.
我會繼續持有, 跟歐陽醫生搵食.



11/24/2017

互太紡織 — Holy Crab的中期業績

互太紡織是我組合內第二重倉, 亦是暫時蝕得最甘的一隻. 很好的體會了什麼叫賺息蝕價.
當初買入是因為見某法國Blogger吹捧(當然我相信他也是其中一名蟹民).
第一次買入是2016年1月7日@11.78, 那時剛出了15/16年的中報, 收入平穩, 亦維持中期息0.4.
買入亦是因為相信它有能力維持每年每股0.8的派息.
直至17年的中期業績, 宣佈減派息至0.3, 相信那時亦是互太由盛轉衰的轉捩點. 


最新的中期業績, 營業額30.08億, 按年跌0.62%, 純利3.86億元, 按年跌15.33%.
每股盈利0.27, 派0.265.
算是符合我的預期, 約扣除5400萬的越南廠房之固定開支, 和約3千萬的賠償撥備, 
實際純利跟上年同期應該差不多.

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六個月,本集團收 入減少0.6%至3,008.3百萬港元(2016年: 3,026.9百 萬 港 元)。 受 運 動 服 飾 銷 售 及 中國國內市場增長驅動,六個月銷量增 長4.3%至82.3百 萬 磅(2016年:78.9百 萬 磅)。由於銷售組合變動,本集團之平均 售價下降4.9%至每磅36.5港元(2016年: 每磅38.4港元)。

事實上, 因為是安踏的新訂單, 集團的銷量有增長, 預期安踏的訂單有望持續上升.
uniqlo的生意唔差, 美國的零售業我沒有看法, 至少應該可以維持現在的訂單量吧.
所以, 最差的情況也就如此.

下半年越南廠房重新運作, 下半年的業績應該不會太難看.
若回復至2017下半年的水平, 有5.21億, 全年就9.07億.
若下半年純利跟2017年上半年(最壞情況), 有4.55億, 全年就8.41億.

以8.41億計算, 2018EPS 0.58, 預期全年派息0.53.
以今日收市價7.77價, 息率有6.8厘
我會選擇繼續持有

11/15/2017

我的投資方法

第一次投資"失敗"應該是2015大時代用7.5的高價買了建行.
原因主要有二:
1. 派息穩定
2. 大到不能倒
當然後來它的股價就一直插插插, 到了4.5那些位置才停了下來.

想不到建行也會跌得那麼厲害, 果然是我太年輕了.
那時新聞又吹噓中國經濟硬著陸XXX之類(當然也是有可能),
我也想不到什麼理由它會升回7元的水平, 畢竟內銀高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

但我抱著鬥長命的心態, 心想:每年收3毫子息, 25年後就回本了.
25年後我可能還未退休呢.

事實上我抱著儲資產的心態一直在低位吸納建行.
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重上7元, 也許永遠不會.
但我5元買比7.5元買, 息率更高, 平均成本拉了下來, 回本期也可以縮短.

現在建行雖然還沒到7.5的水平, 但因為股息和溝貨, 回報有三成多.

另一個是朋友的例子
由大學開始, 他無腦地儲HSBC, 有錢就買一手, 每次派息都選擇以股代息.
早一陣子HSBC還是在5X附近時, 我問他心情如何.
他說:我收息ja嘛, 股價升跌同我無關係架(他那時平均成本大概在7X-8X之間)
最近他終於抵受不住誘惑把持股全數賣掉, 我估計獲利有6位數字.
至於原因, 我諗跟我和他說的一句話有關係:咁如果匯豐真係執左呢?
所以他把資金轉移到一籃子的收息股, 亦同時開始月供股票.

漸漸地, 我相信長線投資很難輸,
於是, 我投資也以長線投資, 儲資產收息為主軸, 偶爾小注買些投機股.

是日, 恆指大跌, 再溝互太紡織, 它已成為我組合內最重倉的股票.
保守估計今年每股派息0.5, 以買入價7.81計, 息率有6厘多.
而且下半年訂單有望回升, uniqlo生意唔錯, 加上環球經濟似乎有所改善,
希望互太生生性性.



11/12/2017

華能國際第三季業績看法(已更新15/11/2017)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00902.HK) 公布9月止首三季度業績,按中國會計準則,實現營業收入1110.74億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10.8%。錄得純利28.6億元,倒退74.3%,每股收益19分。
單計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96.41億元,增加9.8%。純利20.73億元,倒退38.2%,每股收益14分。
 也就是說單計第三季, 每股已賺14分, 而上半年合共只賺5分, 大增3倍.

但細看業績報告,

























Q3的20億純利中, 有13億來自投資收益, 而上年同期只有4.27億, 足足增加了10億.

業績報告沒有明說是什麼投資, 我也不知道是什麼.

另外值得留意的地方是財務費用由21.8億變成24億.

而且在10月份也發行了40億人民幣的超短期融資卷, 年利息4.1厘,

中央現在主張去槓桿, 維持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 該財務費用可能會愈來愈高.

若撇除10億的投資收益, 每股只賺6.6分, 與每股14分有很大出入.

現在唯有待2018加電價的消息出爐以及期望發電量增幅超預期.

淺談內地火電的困境(已更新)

做一題數學題:

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与煤价联动计算公式




詳細的計算方法於:
http://www.cctd.com.cn/show-466-162714-1.html

而根據國家發改委網站公佈的全國電煤價格指數:



















*紅字於為預測數字

A = 68.47 = 512.87 - 444.4
C△ = 30 + (68.47  - 60 ) * 0.9 = 37.623
P△ = 37.623 / 5000 * 7000 * 315 / 10000 = 1.66分/千瓦時

所以2018年應在2014年基準電價的標準上加1.66分/千瓦時. 實際上, 在2015年發改委曾下調電價共3分/千瓦時, 換言之, 2018電價會在邊際上增加4.66分/千瓦時.
考慮到2017年7月時發改委曾經下調發電企業徵費, 不知屆時會否納入計算, 但保守一點估算, 電價上升幅度平均應達2.66 - 3.66分/千瓦時.

以中國最大燃煤發電公司華能國際為例, 於2017 1H, 售電量1761.21億千瓦時, 燃料成本440億.
淨利潤3.4億人民幣, 若電價上升3分/千瓦時, 淨利潤將增加53億.(2016年淨利潤76億). 
每股盈利0.37(2016 EPS 0.41RMB),  與2016年相距不遠.

而事實上, 華能國際的售電量同比上升超過3成, 屆時將更加「食正」加價的效果. 
於是已先買一注@5.47博下來年業績超預期.

11/08/2017

閱文新股熱

一隻閱文新股引爆IPO熱潮.
騰訊親生仔(擁有52.66%股權), 香港首隻content股, 而且是一隻有盈利的科網股. 
對比眾安, 眾安招股價59.7, 曾一度高見93元, 現在亦企穩70多元的水平.

 那麼, 閱文又會如何?
 先看看招股書



2017 1H盈利2.13億人民幣. 對比已發行股數9億股, 每股盈利0.237RMB.

簡單將1H*2當全年盈利, 2017 epected eps = 0.473RMB, 相當於0.56HKD.

以發行價55元計算, PE已經過百了.

那麼閱文的增長能否支撐其估值?

閱文上半年有8成半收入來自在線閱讀, 有8%來自版權營運.

而公司目標將版權營運收入提升至跟在線閱讀一樣, 即50:50.

以2017火熱的擇天記為例



每集授權費高達900萬, 56集就是5億了.

長遠來看, 閱文貴為中國最大的在線閱讀平台, 將來應該有更多珍貴的IP出現, 一套都億億聲.

而IT界一直都是The winner takes all.

可見將來, 閱文的壟斷的地位將難以動搖, 在線閱讀將會是一隻生金蛋的龜.

加上IP的變現能力, 我個人十分看好其前景.

但股票市場從來的是只爭朝夕的地方,尤其最近市況甚旺, 估值由昂貴變得更昂貴.

所以, 我打算只做一兩日老闆就算.(利申: 孖左45手中一手)


11/05/2017

新的開始

大家好, 這是我首次寫博客。

一名即將邁入三十而立的IT從業員.

在網上看過不少投資博客, 也上過一些投資的課程,

慢慢開始形成自己對投資的一套見解。

這裡,我希望將一些投資的心路歷程/想法分享。

閒時也分享一下生活的上的各種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