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nalytics

1/28/2023

遲來了的台積電FY2022業績

最近雖然大市持續向上,但個人懶開有條路,即使有睇業績報告都唔多想出文。
所以遲左咁多,不過都係寫低有個紀錄會好啲。

2022年全年收入美金75.9b,上升33% 
毛利率59.6%(FY21:51.6%) 
營運利潤率49.5%(FY21:40.9%) 
每股ADR盈利$6.57 (FY21:4.12) 

說法會的重點整理:
  1. 預期整體2023年半導體市場(記憶體除外)會下降約4%,代工業下降約3%,但以美元計,TSM會預期會有輕微增長。
  2. 2023上半年收入下降中至高單位數,下半年同比上升。
  3. 維持長期毛利率指引53%, ROE>25%
  4. 2023(及往後幾年)研發費用將會同比上升20%,將佔全年營收比重上升至8-8.5%(FY22:7.2%)
  5. 2nm 2024試產,2025量產
  6. 2023 CapEx 32b-26b
估值方面:
管理層預期2023Q1的operating margin約41.5%-43.5%(assume USD/TWD:30.7)
個人預期下半年因為收入回升,營運利潤率將會有所改善。
但因為R&D的費用增加,保守點算,就當全年的營運利潤率只有42%。
那麼假設收入不升不跌,營運利潤率下降了15%(42/49.5-1), 
利潤估計按比例下跌,則只有5.58.
但2024年將會反彈。
雖然現時各大科企紛紛宣布裁員,但另一方面卻在加大對AI的投資。
早前微軟的CEO就宣佈將會在全線產品上加入與chatGPT同等級的AI功能。(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NbyT7wPwk4)
Google相信亦會於稍後時間推出>20款AI tools以迎戰微軟的AI攻勢。
而AI運算需要的正是先進的晶片,這樣的大趨勢似乎看不到逆轉的現象。
至於利率方面,現時市場預期的終端利率不是5厘就是5.25厘,
而十年期的美債只有3.5厘。
若然相信長期利率水平可以企在5厘以上,
那麼現時市場上以3.5厘買入十年美債的投資者應該是傻瓜。
以現時股價93算,今年的forward PE約16.67倍,仍不算高,
更何況2024或以後3nm帶來的收入表現值得期待。

利申:重貨

1/03/2023

2022年結--遲來了的股災

2022個人的投資組合回報: 

2022: -30.33% 
2021: +36.2%
2020: +21.5%
2019: +9.7%
2018: +4.65%
2017: +29.8%

SP500: 4766.18 > 3839.5 (-19.44%
Nasdaq: 15644.97 > 10466.48 (-33.1%
HSI: 23397.67 -> 19,781.41 (-15.46%)

個人持股:
Stockportfolio %
MSFT14.11%
VOO13.78%
AAPL12.74%
TSM11.69%
AMD8.26%
ADBE6.60%
NVDA4.30%
AMZN3.30%
NTDOY3.58%
DDOG2.88%
TSLA0.72%
18305.15%
09002.36%
Bondportfolio %
US T Note 0.125 JUL31 239.55%
US T Note 0.125 APR30 230.97%

2022不論是投資上還是個人生活上都是不容易的一年。
投資上固然損失慘重,-30%的回報足夠把前兩年的盈利都回吐出來。
而個人生活上離開了舒適圈,離開了一份穩定薪水不錯的工作,算是換了跑道。

正如巴菲特所言--退潮時才知道誰沒穿褲子。
投資生涯長達幾十年,隨便想想便知道總會遇上一兩次股災的。
事實上也比我預想的來得遲!
由2018年特朗普開打貿易戰,2019年反送中到2020年疫情,
誰也想不到標普500竟然可以由2019年頭27xx升到2020年尾37xx!
2021更是創出新高47xx!

馬後炮的話當然可以說是零息環境催生出資產泡沫,
但這樣說的人應該反問一下自己,
既然知道,為什麼在2020 FED宣佈無限量寬時沒有全力買進?
回想當年自己是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在加碼,
因為不知道會否出現傳說中的第二隻腳,會否有終極一跌?
經濟真的沒問題嗎?股市是否已反映了全部不利因素?疫情會否有更壞的變種?
同樣的問題,似乎現在也適用,通漲真的見頂了嗎?
股市是否已經反映了經濟下行的不利因素?還是會有終極一跌?

以上的問題,我全都沒有答案。
但仍然堅持著自己的投資計劃,
就是每年加碼買進,維持一個well diversify既組合。
相信Time in market 勝於Time the market. 

突然想起幾年前玩過的一個小遊戲--2048
就是不斷上下左右移動版塊,相同的數字會合成直至合出2048來。
其中一個心得就是禁用其中一個方向,盡量只以下左右移動。
在投資上,個人亦甚少沽出持股,多數只是在換馬,
確保每年在股市上的expouse都比上一年大。

背後的邏輯是假設股市長期向上,只要維持住一個足夠分散的組合,
即使經濟股災也不賣出持股,長期來看,回報應該還是不錯的。
若對自己選股沒信心,買入SP500,長期的回報應該在6-8%,
若選股較好的話,可能會較高,反之亦然。

選股方面:
141買入的台積電自然是貴得很,面對PC產業的週期疊加利率上升,
股價大幅下跌4成。但個人相信管理層所講的半導體超級週期,
HPC的需求雖稍有放緩,但放眼未來,AI的發展大大推升了對算力的要求,
而企業向雲端轉移的步伐亦不會停下來,而電動車的發展亦大大提升對半導體的需求。
即使連踏入平台期的流動電話亦因為5G的原因大大提升了矽含量。
管理層預期2030年代工產業將會是一個上萬億的市場,台積電就佔了半壁江山。
另外,台積電的資本支出算是一個營收的先行指標。
雖然最近稍微下修了2022的CapEx至360億美金,但亦是數年內最大的一筆支出。
管理層並不是預期有很大的需求而決定去建廠,而是已確定了訂單才會建廠。
只計頭三季,公司已獲利驚人的$4.75/ADR, 個人此前預估只有4.738.
全年計的話>6.5應該問題不大,這個一來forward PE只有不到12倍。
來年的話考慮到產能利用率下修,下游廠商去庫存的影響,
個人估計收入只會輕微上升約10%,而因為3nm開始量產疊加美元匯率或會下跌,
盈利或許只會持平或輕微上升。
但始終巨額的資本支出擺在這裡,個人不太相信管理層會做蝕本生意。
或許--蹲下來是為了將來跳得更高。

其餘操作都對回報沒什麼大影響,算是小買小賣。
倒是買了美國國債。多得FED連續加息,國債也有4厘以上的回報,
算是資金的另一出路。

展望2023
人們常說無限量QE不會沒有後果,通漲總有一日會來。
對此我是不認同的,原因是2008金融海嘯的經驗。
通漲的確任何時候都是貨幣現象,過多的金錢追逐過少的貨品,物價就會上升。
但前提是money velocity保持不變的情況下。






過去美國大印鈔票,但大部分於銀行體系內流竄,加上中國大量生產的廉價貨品,
所以通漲一直沒法上升。
但現在全球化的供應鏈被打斷,要求的是確保供應鏈安全,
這樣一來通漲的壓力就會轉移到國內的工人身上,
出現工資-通漲的螺旋。
正如Howard Marks最新的備忘錄指出低利率的環境或許已一去不復返。

但我認為不必過分悲觀,因為即使將來零息的資產盛宴不再,
但2-4%的利率亦不至於壓死好的公司。
過去一年市場大幅下跌不是因為幾個巴仙的利率,而是加息的步伐太快。
畢竟過去市場亦不是沒有經歴過4-5%利率的時候。
至於經濟衰退,正如曾經的首富Elon Musk所言:
Yes, but this is actually a good thing. It has been raining money on fools for too long. Some bankruptcies need to happen.
Also, all the Covid stay-at-home stuff has tricked people into thinking that you don’t actually need to work hard. Rude awakening inbound!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