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年假期的原因, 加上有太多持股公佈業績, 所以一直沒有寫blog更新.
既然已經遲左咁多, 這次索性談談個人持有蘋果的經驗.
由2019年買入到現在, 在blog內都算有一個頗完整的記錄.
而最近一次加注就在2021/4/29@135(2021半年結).
雖然說是buy and hold, 但過程不是一帆風順, 絕不是合上眼等收成.
譬如2018年公司股價大跌, 由最高230下跌至最低160左右(1拆4前), 下跌超過三成.
最要命的不是股價下跌, 而是財報上數字的確變得愈來愈難看.
就在2019年, 公司歷史上首次下調了來年的業績指引.
而在FY19 Q1的財報亦看到中國區的銷售大跌27%.
市場自然不放過AAPL, 來一個逆向戴維斯雙擊.
再看看當時新聞, 不難發現以華為為首的一眾新興中國品牌手機正在蠶食iPhone的市佔率.
以當時的角度看, 加劇的競爭, 手機市場的飽和, 缺乏創新等,
14倍的PE也算是一個合理的估計?
即使是最bullish的分析師, 也不會在當時喊出蘋果的合理價是3萬億市值吧?
個人的想法是:
作為一名長期投資者, 更應該著眼於管理層, 公司所處的行業以及公司的文化.
估值其實很受市場氣氛影響, 譬如18年的蘋果PE只有13-14倍. 現在的蘋果可以30倍.
以蘋果為例, 當時面對華為在大中華區的競爭, iPhone在創新上亦沒有足夠支撐起溢價,
唯一能做的就是減價, 而管理層亦確實執行了這個策略.
手機雖然是一個存量市場, 但亦是一個現代人的必需品.
而蘋果的產品也有跟市場上的對手造出差異化, 軟硬整合不是其他廠商有能力模仿.
蘋果亦有科技實力進軍其他電子消費品市場, 例如Home Pod進軍了智能家居.
而蘋果的文化是十分注重用戶體驗, 這點由Steve Jobs到Tim Cook也沒有改變.
這點相信在所有用過蘋果產品的人都會同意.
以上種種造就了蘋果這間公司如此與別不同。
所以當時選擇給它多點時間。
當然3萬億市值還是有運氣成分, 華為事件跟疫情都是預料之外的利好.
市場上無時無刻都充斥著各類新聞,有些無關重要,有些卻影響深遠;
有些利好也有一些利淡。
投資者只能夠根據當下掌握的資訊盡力作出判斷。
誠然,要是2018年已認定蘋果增長期已過,
轉而尋找更高收益的標的亦無不可,譬如Tesla。
但作為一個年輕的投資者,每月有流動資金補充,
亦沒必要以拋售的資金入市,只要以新增資金入場即可。
因為大部分人不是不懂invest,就是under invest
保持曝險更加重要,也就是Stay in the market.
說回今次FY22 Q1業績:
公司收入再創歷史新高來到123.9b, 同比增長11.2%
其中71.6b的收入來自iPhone, 同比增長9%
Services業務收入19.5b, 同比增長24%
盈利亦大升20%來到34.6b,每股盈利2.1
管理層沒有透露下一季的收入增長預測,只說會比Q1稍為降速。
保守估算,Q2-4乃淡季,收入較Q1少,以致較高的營運成本比率。
全年下來,FY22收入應該有7-10%增長,約390b ~ 400b.
盈利增長應該大於10%.
保守點算的話,今年的eps只增長10%,即6.2, forward PE約27倍。
展望未來
5G的換機潮應該在未來一兩年都會持續,
另外有傳蘋果今年會推出新一代iPhone SE以爭取中低階5G手機的市場。
再之後就到AR/VR headset, Apple Car,
雖然暫時對實際收入的影響未知,
但現時個人還是選擇相信管理層的能力。
估值的話,到走完5G換機潮再看看吧⋯
謝謝分享, 我比較集中SERVICE個一部份收入上升是否理想, 如果五年內可以由佔1/3淨收益增加至50%, 那就更加穩妥了, 繼續buy and hold, 真的不容易。
ReplyDelete蘋果的Services業務其實做得不算好。
ReplyDelete看數字的話paid subscription grows 26.6%, Services grow 24%,
似乎增長大多數來自付費用戶的增加而不是每個用戶使更多錢。
期待佢做得好啲
Service 黎講要睇住反壟斷法, 一出事好危險
ReplyDelete如果唔係美國佬整死左華為, 唔止大陸市場, 歐洲市場都危危扶
真係成也美國佬, 敗也美國佬
對於反壟斷法,我認為違反公平競爭的情況應該被規管.
ReplyDelete但作為平台一方, 有權利決定抽成是多少甚至是不抽成,只要規則明確就可以了.
說到底是市場的事.
華為跟apple的競爭,apple也不一定會輸呀, ios還是有捧場客.
另外, 其實要鬥平的話真的有公司能勝過蘋果嗎?
當然, 市佔率自然會有變化, 估值都會唔同.
華為未死時, Apple 市佔無咁高..
ReplyDelete高階機市場而家真係比佢食晒
對,華為是一個強勁的對手.
Delete但市場總會出現不同的對手, 投資時應該把這方面的因素都考慮進去.
個人覺得要是華為沒有死,蘋果應該還是值2萬億.
謝謝分享,在我剛接觸美股時第一隻認識就是AAPL,也是採取 Buy and hold 的方法,長線投資最重要的是公司是否擁有寬而深的護城河和優質的管理層。
ReplyDelete的確不容易,長線的話最重要的往往不是那些容易量化的東西。反倒是管理層的質素,公司的文化這些不容易被量化卻異常重要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