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nalytics

5/19/2021

通脹猛於虎?

相信最近有留意財經新聞的都知道現時市場上最關注的議題就是通脹。
我唔係宏觀經濟專家,若在blog內開口埋口講FED, 通脹預期,加息,感覺有點像鬼上身。
反而最近看到一段youtube,我覺得講得唔錯,係度分享下




先講講我個人看法。
我認為通脹上升是暫時的,今年稍後時間到達高峰後,2022年後會慢慢回落。

著名經濟學家Milton Friedmand有句名言
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
現時環球大放水,很容易令人擔心會否導致通脹重來,甚至超級通脹。
但環球大放水不是現在才開始,而是由2008年金融海嘯後就開始。
而2008-2020美國的通脹率在似有若無之間。

若說過去QE的錢沒流入實體經濟,而這次是實實在在派到市民手裡。
這樣的說法倒有一定道理。



上圖可以看到2020美國M2的供應是噴井式的上升,反而2008年四次QE後卻不見明顯的升幅。
說明當時銀行對放貸的態度慬慎,流動性沒有經過銀行體系的乘數效應,
導致M2貨幣供應增加不明顯,而這次派錢卻是實實在在派到每個人手裡。

但即使如此,我只以普通常識出發,
試想像一個失業人士會因為派錢而提高自己的消費水平嗎?
即使沒有失業,那麼極其量都只會奢侈一次,譬如買部PS5打機或投入股市搵錢咁。
而這些消費都是一次性,過後還得看個人的收入會否跟隨經濟復甦提升。
若然打工仔人工沒有加,但物價卻持續上升,我是不相信的。
尤其要知道美國的CPI其實主要由各類民生必需品構成(樓價/股票的升值不算),
很難想像在科技進步的今天會因為供不應求而導致價格上升。

個人認為,是次通脹的升溫主要因為疫情打亂了供應鏈,
譬如企業因為擔心供應鏈問題而重複下單,而原材料價格應因為航運問題而受影響等。
但若撇除疫情影響,過去全球的通脹一直很溫和。
我認為跟全球化,科技進步有關。
因為全球化的關係,企業可以將生產搬到成本較低的地方進行,
而各國的商品亦要和全球的競爭者競者。
而科技的進步不僅節省了中間人的成本,生產效率和品質都有改善,
這些都是壓抑通脹的因素。

作為投資者,更應該關注公司本身的經營狀況。
公司的產品是否有定價權?原材料上升對公司影響有多大,公司未來的增長前景有否改變等。
在不考慮滯脹的前題下,持續性的通脹必然由於工資上升。
市民消費能力上升,從而帶動企業盈利。
若最後果然經濟過熱,通脹失控,要加息的話,那也應該不是以破壞經濟繁榮為目的。
至於估值,老實說誰也說不準底部在哪。
我的做法是在相對低點買入,在更相對的低點溝貨,到達目標倉位後就坐。
只要公司的增長仍在,總有一天會使當初過高的估值變得合理。
但若然連兩三年的時間值都耗不起的話,容錯率就有點太低了。

7 comments:

  1. "作為投資者,更應該關注公司本身的經營狀況。
    公司的產品是否有定價權?原材料上升對公司影響有多大,公司未來的增長前景有否改變等。"

    十分同意。始終宏觀經濟比較難預測,只要企業有定價權,什麼樣的通脹水平都不會過分影響公司的基本面。

    ReplyDelete
    Replies
    1. 對,我是這樣想的。btw, 你個blog寫得好好, 已加watchlist.

      Delete
    2. 謝謝!你的分析亦十分獨到,我都加了你watch list。

      Delete
  2. 小弟都咁覺得啊,供應鏈運作影響價格。

    ReplyDelete
    Replies
    1. 係啊,遲啲拜登推基建計劃都可能推升通帳,但given d 長期因素唔變情況下,
      我都係傾向覺得係暫時性居多

      Delete
  3. 今次通脹都係似一次性。長期既話通縮可能先係大概率事件。

    ReplyDelete
    Replies
    1. 通縮我諗又唔會既,錢印左出黎其實令資產升值,
      冇資產既人大概唔會感覺到環球放水既影響。
      有資產既人身家水漲船高,但我估呢班人始終佔少數,
      對cpi推升有限。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