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信貸財務是我倉中權重最重的一隻股票, 佔倉位約兩成.
此股一直成交疏落, 但業績前股價卻一直上升, 害我沒辦法加倉.
結果業績出來是一如意料地好.
中期純利2.3億, 同比上升33%, 是我預期的上限.
收入上升4%至6.53億元, 是近年的高位.
營運支出沒有上升反而輕微下降, 說明成本控制得當.
減值前營運溢利上升12%至3.44億.
而最終純利大升33%很大部分是因為減值虧損減少.
減值虧損由上年1.2億下降22%至0.93億.
此減值損失主要因為會計準則的改變, 若沿用舊會計準則39號計算, 應為1.14億.
集團有息負債總額為27.8億, 期內利息支出0.43億. 年化利率若為3.1%, 與去年水平相若.
在27.8億負債中, 12.5億為資產擔保借款, 實際利率為年息3.6厘(利率掉期對沖後).
當中11億會於明年9月到期, 相信集團會在到期前成立新的資產擔保借款.
現在市場預期12月加息一次, 明年還有3次加息,
估計新的資產擔保借款的利率會上升0.75%-1%, 額外利息支出約1千萬.
集團在上個加息周期2004-2007, 仍然可以維持EPS和派息穩定增長,
相信這次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今次派中期息0.22, 估計全年派息0.44, 以現價7.14計, 息率6.16%.
以小型股來說不算特別吸引. 希望在除淨後有機會再加一點.
題外話, 聯儲局終於加息.
之前曾以為9月加息後, 長短債息就會倒掛,
結果現在10年美債息重上3厘, 2年期債息跟10年債息還有20BP的差距,
派對似乎還有一段日子玩.
google analytics
9/28/2018
9/17/2018
談談美股---蘋果(AAPL)
年頭已經想購入美股, 但無奈一眾科技股估值昂貴,
只好從最為便宜的蘋果下手.
要看美股年報, 可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網站或Morningstar上找.
此外, 各上市公司通常都有investor relation website公佈quarter或annual report.
在蘋果的IR page可找到最新Q3的財報.
先看看它的income statement
營收一直保持增長, 除了2015下跌外,其餘年份都是上升.
此外, 各上市公司通常都有investor relation website公佈quarter或annual report.
在蘋果的IR page可找到最新Q3的財報.
先看看它的income statement
毛利率一直維持在38%的水平.
而研發開支近年有上升趨勢, 研發營收佔比由13年2.6%一直上升至2017約5%,
最新Q3的RD支出則佔營收約7%, 反映管理層有意加大研發的投入.
雖比不上Google, Microsoft等>10%的研發開支, 但仍算可以.
看看最新Q3的業績(10-Q report):
營收按年上升17%, 毛利率維持38%, 很不錯了.
若拆開不同segment來看:
Iphone仍是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佔了近6成的營收.
但unit sales與2017年相距不遠, 從下圖可見,
Iphone的出貨量近年已穩定下來, unit sales 已趨近飽和.
營收的增長主要來自售價的提升.
IphoneX於2017年9月開售, 其銷售反映在2018Q1的業績,
令2018年Q1(SEP-DEC 2017)的營收去到歷史新高.
另外, 值得留意的是Services跟Other Products(AirPods, Apple TV, Apple Watch等),
Tim Cook有意將Service revenue double by the end of 2020.
從2018 Q3業績看是on track
而街上亦愈來愈多人戴AirPod, 跟Apple watch, 所以Other proudct亦有不少看頭.
現在市場普遍預期2018eps 11.74, 對應現價223, PE約為19倍.
利申:本人持有AAPL
9/07/2018
再談中國燃氣(384)
最近市況跌跌不休, 儘量減少操作以免做多錯多.
反而多點時間重新審視一下自己持股.
以中國燃氣為例
2017財年收入528億(+65%), 稅前溢利86億( +45.8%), 股東應佔溢利60.95億(+47%).
是近幾年增速最快的一年.
中國燃氣的收入來源主要是:
(i) 管道天然氣銷售;
(ii) 燃氣接駁;
(iii) 液化石油氣銷售;
(iv) 增值服務;及
(v) 中裕燃氣
其中燃氣接駁業務是利潤率最高(42%)而且整體利潤佔比亦是最高(54%).
而2017年業績大爆發是因為2017年起國家實行了鄉鎮「氣代煤」計劃.
於本財年就完成了114.9萬鄉鎮家庭用戶的燃氣管道接駁,
佔全年新接駁居民用戶數395.6萬戶近3成.
但燃氣接駁是一次性服務, 需要留意該業務的增長可持續多久.
而這問題大概可從管理層的展望略知一二
2017年全年新接駁居民用戶數395.6萬, 往後兩年仍會有17%增長.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增值服務這塊,
增值服務據是指燃氣相關的銷售服務,
如燃寶壁掛爐、廚房燃氣具、燃氣綜合保險、波紋管、報警器等.
於2017財年貢獻了7.7億的利潤, 而且毛利率高達26%.
管理層預期這塊往後幾年都有40-50%的毛利增長.
接下來最重要的是估值, 畢竟再好的公司, 若估值過高, 恐怕亦無法為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報酬
若假設毛利率不變, 根據管理層指引,
2018財年稅前利潤應至少有100億(沒有計算中裕燃氣的盈利).
至於往後數年, 淨利潤的增長應維持於18~23%左右.
這是根據管理層的業績指引再上自己一些粗淺的計算得出來,
另外, 於2018年6月22日發來一則通告:
行使價是多少等等仍要待進一步消息,
但若以這份意向來看, 要達到2022年扣減少數股東權益後除稅淨利潤達120億,
即CAGR要達15%,
雖然我覺得實際上增長應該會再多一點點, 但目標定得保守一點亦無可厚非.
至少可說明這是一間持續穩定增長的內地公用股.
至於風險, 大概仍是國策吧.
中國燃氣算是產業的中下游位置, 上游供氣市場由中國三桶油壟斷,
中國燃氣負責管道建設, 分銷, 從中賺取差價.
跟內地電力市場一樣, 燃氣的價格不是市場決定, 而是政府決定.
現在的定價機制是准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定價, 印象中約8%.
所以有一天, 上游加價, 下游又要降天然氣使用成本, 國家有可能又要找中游開刀,
像國家最近降了電網企業的收費一樣.
近日股價接連下跌, 現價計PE<20, PEG約等於1, 算是合理價.
但我早於31.6元買入, 現價自然比我買入價更加「合理」
我不知道將來會否有一個更「合理」的價出現,
但同樣的增長, 似乎現在市場只願意付更少的溢價.
穩陣起見, 除非PEG<0.66才考慮加注, 現在還是少做少錯.
反而多點時間重新審視一下自己持股.
以中國燃氣為例
2017財年收入528億(+65%), 稅前溢利86億( +45.8%), 股東應佔溢利60.95億(+47%).
是近幾年增速最快的一年.
中國燃氣的收入來源主要是:
(i) 管道天然氣銷售;
(ii) 燃氣接駁;
(iii) 液化石油氣銷售;
(iv) 增值服務;及
(v) 中裕燃氣
其中燃氣接駁業務是利潤率最高(42%)而且整體利潤佔比亦是最高(54%).
而2017年業績大爆發是因為2017年起國家實行了鄉鎮「氣代煤」計劃.
於本財年就完成了114.9萬鄉鎮家庭用戶的燃氣管道接駁,
佔全年新接駁居民用戶數395.6萬戶近3成.
但燃氣接駁是一次性服務, 需要留意該業務的增長可持續多久.
而這問題大概可從管理層的展望略知一二
資料來源:http://hk.chinagasholdings.com.hk/Private/NewsImgs/0546ddb2d1a81f182d35.pdf |
2017年全年新接駁居民用戶數395.6萬, 往後兩年仍會有17%增長.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增值服務這塊,
增值服務據是指燃氣相關的銷售服務,
如燃寶壁掛爐、廚房燃氣具、燃氣綜合保險、波紋管、報警器等.
於2017財年貢獻了7.7億的利潤, 而且毛利率高達26%.
管理層預期這塊往後幾年都有40-50%的毛利增長.
接下來最重要的是估值, 畢竟再好的公司, 若估值過高, 恐怕亦無法為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報酬
若假設毛利率不變, 根據管理層指引,
2018財年稅前利潤應至少有100億(沒有計算中裕燃氣的盈利).
至於往後數年, 淨利潤的增長應維持於18~23%左右.
這是根據管理層的業績指引再上自己一些粗淺的計算得出來,
另外, 於2018年6月22日發來一則通告:
董事會現時的意向為:截至今日, 仍然沒有最新購股權計劃的資料, 意向是否落實,
(i) 倘若計劃授權限額獲更新,根據計劃授權限額所授出的新的購股權將可於達成下列任何一 項條件(以及董事會認為適當的其他條件)後行使:
(a) 根據本公司經審核綜合財務報表,本集團截至二零二二年三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 或較早的財政年度之經審核之扣減少數股東權益後除稅淨利潤(在扣除購股權費用 前)達港幣120億元或以上;或
(b) 倘若未能達到上述行使條件,如根據本公司經審核綜合財務報表,本集團截至二零 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之經審核之扣減少數股東權益後除稅淨利潤(在扣除 購股權費用前)達港幣130億元或以上,則新的購股權仍然可以行使;及
(ii) 如上述無一項條件能達成,則新的購股權將失效。
行使價是多少等等仍要待進一步消息,
但若以這份意向來看, 要達到2022年扣減少數股東權益後除稅淨利潤達120億,
即CAGR要達15%,
雖然我覺得實際上增長應該會再多一點點, 但目標定得保守一點亦無可厚非.
至少可說明這是一間持續穩定增長的內地公用股.
至於風險, 大概仍是國策吧.
中國燃氣算是產業的中下游位置, 上游供氣市場由中國三桶油壟斷,
中國燃氣負責管道建設, 分銷, 從中賺取差價.
跟內地電力市場一樣, 燃氣的價格不是市場決定, 而是政府決定.
現在的定價機制是准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定價, 印象中約8%.
所以有一天, 上游加價, 下游又要降天然氣使用成本, 國家有可能又要找中游開刀,
像國家最近降了電網企業的收費一樣.
近日股價接連下跌, 現價計PE<20, PEG約等於1, 算是合理價.
但我早於31.6元買入, 現價自然比我買入價更加「合理」
我不知道將來會否有一個更「合理」的價出現,
但同樣的增長, 似乎現在市場只願意付更少的溢價.
穩陣起見, 除非PEG<0.66才考慮加注, 現在還是少做少錯.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