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nalytics

Thursday, November 12, 2020

談談領展(823)20/21年度中期業績

截至2020/09/30止六個月內, 領展收入下跌1.9%至52.33億(2019: 53.32億)
物業收入淨額下跌0.8%至40.37億(2019: 40.71億)
可分派 總額達29.21億港元(2019: 29.66億)
每基金單位分派141.65港仙(2019:141.475港仙)


細看一下收入組成:




33.9億(~65%收入)來自零售租金, 按年下跌了5.5%
而零售租金收入中, 又有21.3%來自超級市場及食品, 這部分其實是疫情受惠版塊.
領展旗下的超市銷售額上升了13.9%, 
而領展旗下商戶overall銷售額下降11.6%, 
還是比香港整體的銷售額下降25.9%來得好.



可以看到雖然整體續租租金下調了2.6%, 但街市/熟食等檔位其實加租29%, 
而教育/福利及配套設施仍可以有4%租加.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仍可加租實在是很不可思議.


停車場收入9.33億(~17.86%收入), 按年下跌5.7%

另外, 中國內地物業組合貢獻收入6.61億港元(~12.7%收入), 按年下跌9.7%
當中, 零售物業組合期內的平均續租租金調整率維持正數,為8.1%
但位於上海的領展企業廣場辦公室續租租金調整率為 -7.7%

關於這個上海的領展企業廣場, 領展於2015以人民幣66億收購, 
但在今次的估值報告中只值62.66億港元, 還是以在人民幣升值的條件下完成.
若撇除匯兌差額, 估值比起2020年3月時是下跌了.

至於海外物業方面, 100 Market Street及位於倫敦的The Cabot合共貢獻了1.21億港元的收入.
約佔總收入的2.3%

其他細節就不展開了, 
但從續租租金的調整率, 加速進軍海外, 和早幾年的變賣資產, 
可以看出領展在香港的增長似乎到了一個對樽頸
畢竟從舊年的政治運動到今年的疫情, 香港人的生活其實并不好過.
而領展新收購的項目, 似乎增長性亦一般.
上海的企業廣場更是一個錯誤(新增寫字樓的供應, 空置率上升)

若以前領展靠自身資產資產提升就能實現增長, 現時可能更加吃力,
估值上理應打折扣.

過往息率約在3-5%間交易, 若以4厘推算, 合理估值應是72.5
若以市帳率計算, 過去最高1.2倍, 現時加租能力大打折扣, 
我認為合理估值應在0.8至1 中間, 現時NAV 74.6, 估值區間應在59.68-74.6之間.

至於現時領展仍佔個人倉位5%左右, 暫時不打算增持/減持
比起高峰時已大幅減少, 分別在五月@59, 六月@66.55減持了一半.
減持的時機不能說是好, 但投資世界充滿不確定性,
同一隻股票應該買定賣對於不同人士可能有不同答案,
資產的配置, 風險取態, 倉位的承受能力每個人都不同.

有時投資就像人生, 總有順境逆境, 現時遇上逆境不代表以後都會倒楣, 
反而看別人順風順水就羨慕別人, 卻不知道別人背後付出的代價或面對的風險
重點是如何在你選擇的道路上堅持下去,
過於頻繁的轉換跑道, 到頭來可能得不償失.

Friday, October 2, 2020

AEON信貸財務(900) 2020 上半年業績短評

個人港股倉中仍持有的只剩下必瘦站, AEON, 領展跟華潤電力.
AEON先前在5.48稍為減持了, 後來又在5.15補回了一半減持的量.
現時仍佔約倉位8%.

仍持有一個不輕的分量(對我而言8%已是不少了)
因為不想組合太質重於增長股, 而且因為疫情影響而業績受挫亦是非戰之罪.

AEON上半年收入5.74億, 按年下跌12.4%
集團兩大業務信用卡業務跟私人貸款業務的收入都分別按年下跌9.7%和21.7%, 
收入分別為4.5億元和1.12億.




扣除減值前之營運溢利3.02億, 按年下跌8.5%.
但扣除減值準備1.4億後, 稅前溢利就只有1.82億, 按年下跌21%
減值的上升亦是預期之中, 整份業績仍是十分穩妥.
至少最近數月公司的基本面沒什麼變化, 若硬要說的話隨著本港疫情緩和, 
下半年的表現應該會有所改善才對.

但股價就從6月底公佈首3個月業績時的5.6一直下降到最低穿了5元.
期間大概沒什麼新的不利消息傳出, 連成交都十分淡靜, 有幾天甚至0成交.

若拉回公司的基本面看, 
集團每股資產淨值(扣除中期股息後)為7.9元, 比上年同期的7.7元上升0.2元.
期間每股盈利0.3639元, 半年ROE = 4.6%. 
要維持每年0.44的股息應該是不大問題.
而集團的淨負債對權益比率由2020年2月尾下降至現在只有0.2, 
反映了集團繼續收縮財務槓桿以節省利息開支.

最後, 集團展望
在 此 極 具 挑 戰 的 環 境 下,本 集 團 將 主 要 集 中 於 儘 早 控 制 質 素 惡 化 的 資 產。本 集 團 以 數 據 分 析 技 術 作 為 重 點,加 強 信 貸 控 制 活 動。在 市 場 推 廣 方 面,本 集 團 將 重 啓 信 用 卡 業 務 及 私 人 貸 款 業 務 的 大 型 推 廣 活 動,在 市 場 上 把 握 消 費 的 可 能 增 長。此 外,本 集 團 將 額 外 加 強 與 永 旺(香 港)百貨有限公司的合作以鞏固AEON 信 用 卡 的 競 爭 力。
下半年是傳統消費旺季, 加上疫情的受控, 或許下半年業績會有所反彈.
個人操作上, 這份業績沒什麼驚喜也沒什麼驚嚇, 
而感覺上這股的估值也是多年的低位, 
現在沽貨,或會錯失了將來經濟重啟, 消費反彈帶來的升幅.
但也沒信心現在加注, 畢竟這股跟當年的互太都一樣, 
收入已多年沒增長, 能維持這樣的盈利能力(ROE: 10 - 13), 
大概是因為沒有新的競爭對手加入.
現時繼續佛系持股, 等下半年業績出來再看.

Friday, September 18, 2020

談談ADOBE FY2020 Q3業績

 上文提到Adobe是SaaS中的價值股, 是一間有穩定增長而且有盈利的公司.
公司於2020 Q3(Jun - Aug)收入3.23b, 按年增長14%
Digital Meida收入2.34b, 按年增長19%, 比公司給出的指引16%要好
Digital Experience收入8.38億, 按年增長2%, 亦稍稍比公司指引持平略好.
整體毛率約28億, 毛利率約86.7%
營運開支約17.3億, 按年增長10.5%, 開支增長比收入增長慢, 反映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營運利潤7.03億, 營運利潤率約33%, 比上年同期約30%的營運利潤率為佳.
淨利潤9.55億, 同比增長20%.

公司給出Q4的業績指引




根據最新指引, 公司2020全年收入應有12.8b, 
Digital Media增長18%, 
全年下來Digital Media的增長應能維持接近20%的增長,   
而Digital Media在2016 - 2018都維持>25%的增長(2019:22%),
反映增長的可持續性.

唯一令人憂慮的地方是Digital Experience.
全年下來, Digital Experience的收入應有3.38b, 按年只增長5%.
雖說受疫情影響, 但隔壁Salesforce卻能交出>20%的增長, 
背後反映的可能是疫情下Salesforce蠶食了Adobe的市場份額.

估值方面, 2020GAAP eps10.49(撇除income tax adjustment, 7.29)
若以歷年平均PE50倍計, 應界乎364 ~ 400(以non-GAAP eps計)
但公司2020財年快過去, 展望來年隨著疫情消退, 疫苗出現, 
可以預期各大小企業會加大數字化的投資.
對Adobe是一個利好消息.
而且在FED無限QE下, 太過拘泥於PE, 估值的話可能令自己裹足不前.

個人而言, 仍將按兵不動, 
等待Adobe於十月舉行的MAX creativity conference.
看看公司的最新動態.

Tuesday, August 18, 2020

談談華潤電力(836)的中期業績

截至2020年6月30日, 公司收入311.85億, 按年跌5.3%
純利45.29億, 每股盈利0.94, 按年上升12%
派中期息0.225元, 按年上升12.5%

收入下降, 盈利上升, 主因是燃料成本下降以及清潔能源佔比上升.


燃料成本從163.6億, 下降至今年137.8億, 下降25.8億或15.8%
從公司上半年的售電量數據看,

火電的售電量下降了4.1%,
燃料成本額外的下降是因為煤價的下降
2020年上半年,附屬燃煤電廠平均標煤單價約為人民幣626.0元╱噸,較去年同 期下降9.1%;平均售電單位燃料成本為每兆瓦時人民幣185.0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10.4%;平均供電煤耗為293.7克╱千瓦時,較去年同期下降2.5克╱千瓦時,或 0.9%。

對於煤價走勢, 我通常參考中國電煤價格指數

可以看出從2018年開始, 煤價就一直走下波,
印象中國家從2016年開始去產能後, 煤價就開始上升,
過程令內地火電企業叫苦連天,
現在, 煤價下滑, 火電企業的盈利開始回復.
但現在煤價的水平跟2015,16年仍有很大差距,
那時中國電煤價格指數只有300頭.
而且電價高企, 是火電企業的最好時光
所以那時火電龍頭902的ROE由最高16下降到現在只有單位數.
估值就更加無法提升.

對於內地電力企業, 另一項重大改革是直供電
過往內地電企並不直接售電予終端用戶,
而是售電給電網企業,當中的售電價格就是上網電價
而由電網企業直接售電給用戶, 這時的電價才是終端電價.

國家電改其中一項措施就是加大直供電的應用.
就是讓電企跟用電大戶直接交易,
電網就只收取電網費. 理論上透過跟用戶直接協商決定電價,
可以將煤價上升的成本轉嫁給用家, 而不用自己硬食.
但近年的現象是直供電價格對比上網電價通常存在折讓,
對電企而言似乎不是好事.

另外國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這些清潔能源擁有優先上網的優勢.
對於836而言,
公司的對策就是加大清潔能源的投資.
現時公司可控發電裝機容量為50,022兆瓦,
其中火力發電運營權益裝機為31,482兆瓦,佔比75.6%
可再生能源運營權益裝機合共10,148兆瓦,佔比24.4%
雖然火力發電仍佔比甚多, 但若看盈利能力的話已經差不多追平.






而公司預期下半年將繼續加大風電的投資
本集團今年風電和光伏項目並網目標約3,500兆瓦。於2020年6月底,在建風電權 益裝機容量為4,771兆瓦,在建光伏權益裝機容量為8.7兆瓦,在建水電權益裝機 容量為107兆瓦。今年下半年本公司將全力以赴推進風電項目建設,力爭於年底 前完成建設目標。 預計2020年現金資本開支約為240.0億港元,其中約190.0億港元用於風電場、光 伏電站及水電站的建設;約30.0億港元用於火電機組的建設;約10.0億港元用於 燃煤機組的技術改造;約10.0億港元用於煤礦的基建。
公司於2019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合共9420兆瓦.
截至2020年6月30日, 可再生能源運營權益裝機合共10,148兆瓦
換言之, 下半年應該還有 3500 - (10148 - 9420) = 2772兆瓦

雖然不知道在建機組的進度,
但在疫情減緩和新建機組投產的情況下,
下半年的情況應該比上半年好,
簡單估算,只將上半年稅前盈利*2可得2020稅前盈利約有120億
每股盈利約1.88元,維持約4成的派息比率,
那麼今年派息應該有0.75.

唯一美中不足是應收帳大升,由去年147億大升至今年195億
原因是要待政府審批才可得到再生能源的相關補助。
業績後股價的下跌亦可能是這原因
但當然亦可能只是純粹的獲利回吐

個人認為還是一份不錯的業績。
但這類股份的政策風險不少,上網電價由政府指導,
煤價上升時盈利會大受影響,而清潔能源始終依賴政府補貼,
日後補貼下降亦會打擊盈利能力。
個人持股成本約7.77,於業績後減持一半獲利@9.58.

Sunday, August 2, 2020

停止月供盈富基金(2800)

自2018年3月開始, 個人開始了月供盈富基金. 詳情可看


平均成本26.7, 以現價25.34計, 組合埋單-4.91%
年化的收益率是-1.6%
若每年只月供盈富基金的回報就比得上個人主動投資, 
以我懶人的個性大概不會為投資浪費心機. 每月固定買入2800就好了.
但事實上沒有.

月供股票或指數基金的精髓在於平均成本法.
因為每月定額的投入, 在資產價格相對便宜時多買, 在資產價格相對昂貴時少買, 
長期下來能有效降低成本. 
題外話: 每月定量買入雖然也能平均成本(如每月買一手2800), 
但長期下來, 其成本會比定額買入來得高, 因為harmonic mean <= arithmetic mean

但月供股票只提供一種機械式的操作手法去降低持股成本,
並不保證相關持股日後的表現。
而月供指數基金的邏輯在於以低成本買入具廣泛代表性的公司, 
一來不會有倒閉的風險, 二來可以賺取到地方的經濟成長/市場的平均回報。

歸根究底,背後獲利的邏輯是資產背後的經濟體前景如何。
當然,世界經濟穩步向前,股市亦是一個正和的遊戲,
大部分地方的指數都應該會隨日子上升。

但當中亦不無反例,如90年代的日本, 
當你在90年代任何時候買入日經平均指數, 往後十年都幾乎不能獲利.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說回盈富基金,
當初投資時,其實覺得標普500會是更好的選擇,
畢竟這是股神巴菲特指明的一個指數。
但當時還未有美股account, 港股3140的成交量又太低,
於是選擇了盈富基金。

正如之前所說,
大部分地方的指數都會隨該地經濟成長長遠向上,
所以盈富基金仍不失為一個長線的選擇。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2018年以來
貿易戰、疫情、國安法,
以至現時美國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
香港的前景變得前所未有的不明朗。
以個人粗淺的理解
香港是中國境內最接近西方文明的地方,
由剛開始做轉口, 到過去幾年成為了外資投資中國的窗口, 
香港始終扮演著一個投資中國市場的一個跳板,
但在未來是否仍可一直保持下去?
個人沒有確實的答案,
那麼我個人的選擇是暫停月供盈富基金。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選擇,不一定對
或者說我更希望我錯。
尤其是現時恆指的估值處於歷史上的低區間,
疫情過後會有反彈唔出奇。
但考慮到月供計劃應以長期的目光看,
既然不確定,就不下注了。
像當初沽清了重倉股互太一樣,

6蚊沽清後業績對板,股價又升了一波,
但現在回頭看,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


Wednesday, July 1, 2020

2020半年結

踏入寫blog的第三年, 2020可算是經歷了最大變化的一年.
不論是政治還是經濟環境.
投資方面, 組合一直是以累積優質資產以達致穩健的財富增值為目標.
早期主要是以收息股為主, 希望將來以被動收入達至財務自由.
後來慢慢轉向不再以股息為首要考量, 畢竟公司仍在發展階段的話股息一定少,
但總體回報可能更好.
特別在疫情之下, 傳統型收息股都因為lock down而盈利大受影響.
反而一眾新經濟股卻因為加速數字化轉型而受惠.

自己一直以長線持有的原則去買股票, 所以大部分時候都傾向佛系持股.
買貴了的話就傾向以時間去補償估值上的錯誤.
所以這次疫情基本上屬於反應遲鈍, blog界高手一個轉身已經由負轉正, 部分更有雙位數回報
而自己組合現時YTD: -0.6% 
仍在負方作戰區, 主要原因是抱殘守缺, 仍然有一堆舊經濟收息股拖低了組合的回報.

現時持股情況:




*代表買入已超過一年,所以標示年初價而不是買入價
譬如持股必瘦站,平均買入價只是一元多,但盈利早於去年組合反映,今年持貨仍是虧蝕


必瘦站(1830):
雖然屬於舊經濟股, 受疫情打擊,
但生意毛利率高, 無論經濟好壞, 醫美總有需求, 增長派息兼備, 所以決定輕微加倉@2.21

AEON(900):
持貨三年多,平均成本跟現價差不多,現在沽貨年化收益率只有5-6%左右.
但對此股經營有信心,而且估值在歷史低位,暫時持有,日後再看看。

華潤電力(836)、中國電力(2380)
兩隻內地電力股,面對政策風險,不是長遠儲貨之選。
將來應會趁反陣繼續減持。

Apple(AAPL):
在宣佈推出自家製的ARM處理器後,MacBook的升級不再受製於Intel
而且架構上進一步向mobile computing靠攏,有助擴闊本來已很寬闊的護城河,
下跌時在250左右加了一注, 平均成本在204左右。

Microsoft(MSFT), Amazon(AMZN):
下跌時買入,因為相信疫情會加速企業向雲端轉移,先買入MSFT,
後來覺得自己不懂雲端市場最後誰會跑出,或是可能一直會維持幾個Player壟斷的情況,
所以一併買入Amazon以加大對這版塊的exposure

AMD(AMD):
在疫情之下,除了一眾雲端概念股沒受影響外,另外就係半導體股。
在Ryzen和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加持下,一兩年內應該沒什麼問題,
長遠看的是Datacenter的市佔率和Intel的反擊,先試探性買入。

Nvdia(NVDA):
另一隻半導體股票,在顯卡上仍然是霸主,但信心跟研究都不是很足,只是少量買入。

現時組合50%美股50%港股,還有約26%的現金
希望下半年可以追回失地。

Monday, June 15, 2020

Adobe - SaaS中的價值股

說到Adobe, 自然就會想到Photoshop.
就好似「Google」變左網上搜尋的代名詞一樣, 「Photoshop」也成了改圖的代名詞.
足以說明產品如何深入民心.

Adobe於1987年首次發行Illustrator, 至今仍是平面設計師必要技能之一.
其後推出Photoshop, Premiere亦穩佔行業一哥的地位.

但公司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
公司跟其他傳統軟體公司一樣, 開始時都是以賣斷軟件形式出售軟體.
而單個軟件售價高達上千元, 令普通消費者卻步.而且亦不利於軟件的更新以及維護.
在2008-2012年之間, 公司的營收只有低單位數的增長,
雖然護城河仍是穩穩的, 但增長卻是不值一提.(跟當年微軟一樣)
在2012年, 公司EPS1.66, 股價是34.61, PE只有20.85倍.

事情的轉機在於當時CEO Shantanu Narayen作出的一個決定 -- 全面改為訂閱制.
即係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的模式.
訂閱制的優勢在於用戶不需要一次付清價格高昂的套裝軟件,
只需每月付出一小部分, 就可以享受最新版的軟體, 亦不用擔心維護的問題.

因為轉型帶來的陣痛2013年公司的營收按年下滑7.9%,
但事後證明Shantanu Narayen的決定是正確的.
現在Adobe的subscription 收入佔了總營收約90%.
而因為往雲端的轉型, 公司更了解客戶的需要,
哪個function最高使用率, 哪個function有問題一目了然, 有助於公司制定發展方向.

看看由Morningstar截來的數據

可見營收在2013年有一個短暫的下滑後,接下來都是保持住約20%的增長.
另一個亮點在於超過85%的Gross margin, 其實在一眾SaaS的公司來說並不出奇,
因為多一個subscription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

接下來看看收入的構成:

Digital Media
主要是指Creative Cloud和Document Cloud,
Creative Cloud是公司的核心業務, 包括Photoshop, Premiere Pro, Illustrator, Adobe XD, Lightroom, InDesign等等應用.
Document Cloud是指PDF相關的業務, 包括Adobe Sign和Adobe Scan, 以及cloud base相關功能包括儲存, 共存, 加密等.

Digital Experience
這塊的業務我覺得算是Creative Media的一個垂直延伸,
由前期Creative Media準備的各類Marketing Content,
到後期的廣告分發, 成效分析(有點像Google Analytic), 用戶體驗管理等.
而公司於2016收購的Magneto更是直接幫助客戶開設網上商店(有點像Shopify, 但功能更多)
希望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體驗.
產品包括Audience Manager, Experience Manager, Advertising Cloud, Analytics等等

在2020年6月11日, 公司公佈了2020Q2的業績
總營收3.13b, 按年增長14%
其中Creative Media營收2.23b, 按年增長18%,
Digital Experience營收8.26億, 按年增長5%.

Q2Digital Experience營收增長跟去年比大幅下降, 相信跟疫情有很大關係.
畢竟Magneto的用戶中不少是中小企, 對於疫情的防守力更低,
在疫情期間減少marketing支出可謂十分正常.
2020 Q1的Digital Experience仍有15%的增長, 突然的下跌我個人相信是暫時性居多.

公司給出的Q3指引


在疫情下仍然預期在16%的營收增長,正正是這類科技股厲害之處
全年下來,相信全年營收的增長約在12.7b, 按年增長13-14%。
在無大意外下,毛利率應維持在85%.
公司對研發的投入很大,近三年一直保持在佔總營收的17%
還有Marketing&Sales cost~30%, general admin cost ~8%,
隨便估EBT約是12.7*0.3 = 3.81b,
再扣除10%稅, 除以out standing shares 485m,
EPS隨便估應該有7.07,以400元計,PE約56.6倍。
除了在剛轉型SaaS之後的一兩年,那時PE高達過百倍,
2016後大約維持在50左右的水平,估值算是合理。

以SaaS常用的rule of 40作估值,
就是profit margin + revenue growth > 40
背後的意義在於犧牲利潤率追求增長之餘確保一個平衡,
至於為什麼是40我就不知道了。
而ADBE的profit margin ~30%, 而每年的增長應可維持在15%上下,算是合格。

對比其他SaaS股,個人覺得Adobe有很強的護城河,
多年來在Computer Vision上的深耕細作,並不是後來之秀可隨便追上。
譬如2018 Photoshop CC的intelligent selection, 以AI協助揀選物件,
大大減低了設計師的工作量。

而在產品的獨特性反映在商業上就是某程度上的訂價權,就像蘋果的iPhone一樣。
所以不難聽到人們抱怨Adobe的subscription貴,但Adobe的訂閱量卻逐年上升。

而且公司近年亦開始將目光移去移動計算,
例如較早前推出的Photoshop iPad版。
在social media盛行的現在,我覺得要維持~15%的增長似乎問題不大。
長遠的增長動力可能來自Digital Experience,這塊業務的護城河不深,
面對來以Salesforce, Shopify的競爭,Adobe能佔有多少優勢呢?
屁股決定腦袋,我認為Adobe是一隻值得放進投資組合的股票。
先以$402小量買入。

利申:以上只係個人研究之紀錄,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人投資的成績亦乏善可陳,屢作明燈。

Tuesday, June 2, 2020

談談領展2020年度業績

截至2020年3月31日, 每基金單位分派按年升5.9%至2.87元
可分派總額為59.65億元(2019: 57.23億), 上升4.2%
當中2.91億為酌情分派, (2019: 0.53億)

收益及物業收入淨額分別按年增長6.8%及6.9%至107.18億港元(2019年:100.37億港元)
及82.20億 港元(2019年:76.89億港元)。
按相同基準計算(1),收益及物業收入淨額分別按年增長5.6%及6.3%。

業績比我預期略好, 
收入淨額仍然有6.3%的增長, 原因是租金一般滯後於經濟.
領展的租約大部分數年前已簽定, 而19/20年度大約1/3的租約到期需要續約.

根據業績公告,
整體物業組合於年內的續租租金調整率(不包括少於一年的短期租約)
下調至12.6%(2019: 22.5%)
反映了信心軟弱, 領展亦不可能無視市場環境瘋狂加租.

而疫情的影響主要集中在2020年3月之後,
所以我預期下次業績的續租租金調整率可能還會下降.

但是否代表領展加租的神話已不再? 我個人認為還未至於.
因為領展場都是民生相關, 例如街坊落街食野, 去附近診所睇醫生, 去街市買送等.
以上種種決定了領展有一定抗跌力.
而這次疫情影響, 連落街食飯都唔得既情況下, 才會對領展旗下商戶造成巨大打擊.
疫情何時完結我不知道, 但最近的觀察是商場/食肆人流已回升不少.

領展亦沒有坐以待斃, 除了前陣子積極賣資產,
年內亦收購了澳洲商業物業和收購內地物業, 
位於深圳的怡景中心城的提升項目亦會預期於2020年第三季度展開.
業績公告顯示領展於2020/21年度有價值4.11億的資產提升工程,
算是歷年來較少的投資額,反映集團因應疫情而減慢了商場翻新。
年內竣工的若干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低於預期,主要是由於基數偏高,加上租賃市場受2019年年中以 來的社會事件影響變得萎靡不振。我們預期未來提升項目的規模將會縮小,但隨著我們持續釋放物 業組合的潛力,我們仍然以達至雙位數投資回報率為目標。鑒於社會事件及2019冠狀病毒病影響著 零售活動一段頗長時間,我們將會更審慎地規劃我們的資產提升項目。
以牌面看,預計4.11元的資產提升工程可以提振4000萬的租金收入(以10%回報率算)
悉尼的100 Market Street, 會每年帶來1.45億港元的額外收入.
再加上股份回購,我預期2020/21的DPU應該會在2.9 - 3之間。

長遠而言,
領展在香港的超額增長應該已到盡頭,
但仍可以跟香港住戶入息增長差不多的速度增長。
另一方面,疫情無疑加速了數位化的轉型,
由網購,到遠程工作,無一不利好科網股。
相反,傳統的REITS本來就要面對網購的競爭,
疫情後相信有一堆資金會放棄這類傳統的收租股(例如黃國英的那個)
估值上應該會有一點折扣。

我自己在業績前減持了約三成823@59,主要是因為現時港股佔比過重,
個人想專注在美股,但減持時機太差,想不到績後會大幅反彈。

Wednesday, May 6, 2020

領展發盈警

領展剛剛宣佈預計投資物業於2020年3月31日之估值為1,932.24億港元
較半年前之估值2,204.34億港元下跌12.3%
https://www1.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20/0504/2020050403310_c.pdf

根據上一期半年報

除了2204億的投資物業外, 公司還有75.03億流動資產(當中62億為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和39.65億其他非流動資產(當中20億為債券)

截至2020 年 3 月 17 日, 領展最新的基金單位數為2,057,898,386
假設其他項不變, 每基金單位應佔資產淨值約等於
1899.26 - (2204.34 - 1,932.24) / 20.57898 = 79

另外, 領展亦為商戶設立3億港元的同舟計劃,
以紓緩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對商戶造成的經營壓力。
這將直接影響領展的可分派收入.

我個人估計, 管理層是寧願以短期的援助計劃去支援商戶也不會減租.
因為一減租要加返就難得多.
而2020年2月上旬開始的同舟計劃, 一開始的金額只有8000萬.
後來才加碼去到3億.

換言之, 就今年財報而言, 應該只會計入約8000萬的支出.
以中期可分派收入29.66億計算, 下半年可分派收入或只有28.86億.
但因為股份回購, 每基金單位分派仍可達1.4元
我估計全年分派或仍可達2.8元(美銀證券估計2.786)

短期而言, 疫情影響下,
不論領展還是其他收租股都表現不濟.
但疫情終歸會過去, 個人觀察商場人流已回升不少, 餐廳亦開始多返食客.
另外領展澳洲新場亦於下年開始入帳.
上半年負債比率只有11.9%, 管理層大可以舉債回購股票保持DPU增長.
現在估值約處於0.87PB, 歷史上最低PB約0.8左右, 估值算便宜.

長期的話真的說不準,
個人感覺領展的增長故事很大程度上關乎香港的長期經濟發展.
領展的願景2025計劃, 希望達到AUM高單位數增長,
暫時傾向相信仍有能力達成, 進一步行動就要等埋全年業績先算.
現時估值咁低, 沽就無謂, 留低收息都有4厘, 繼續佛系持股.

Monday, April 13, 2020

AEON信貸財務(900) 2019年全年業績短評


AEON的財務年度由2019年三月一日開始,去到2020年二月二十九日。
換言之包括了受疫情影響的二月。

2019年全年收入12.98億,同比輕微下跌了2%
收入無甚增長,亦是預期之內,但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業務的收入同比有輕微增長。












2019年下半年香港受社會運動影響,但在財報上似乎對AEON信用卡業務打擊不算大。
查了一下香港統計處的數字




基本上所有零售類別在2019下半年都有雙位數字的跌幅,
當中只有超級市場能夠錄得按年升0.7%
所以我推斷AEON信用卡的消費應該集中在超級市場那裏,否則不可能這塊會錄得增長。
若然如此,它的信用卡業務似乎比想像中更具抗跌力。

另一樣我留意到的就是私人貸款的業務,
全年收入下跌10%至2.7億,但盈利卻只有6.78千萬,按年倒退近一半。
跟9個月業績(6.19千萬)比,更是差不多等於Q4食白果。
至於為什麼收入下跌10%,盈利倒退一半,個人認為原因應該在於減值。

在46億的應收帳中,信用卡佔了35.8億,私人貸款佔了10億。
而在減值準備的2.6億中,信用卡佔了1.4億,私人貸款佔了1.16億。
可見私人貸款只佔應收帳款的兩成,卻佔了整體減值準備的44%, 影響巨大。
而私人貸款方面,由於市場推廣策略從私人貸款轉移重心至信用卡產品,加上 不 利 的 市 場 狀 況 出 現,導 致 業 務 銷 售 增 長 放 緩 及 減 值 虧 損 及 減 值 準 備 增 加。 來自私人貸款業務的收入由二零一八╱一九年度之304,800,000港元減少10.6%或 32,400,000港元至二零一九╱二零年度之272,400,000港元。減值虧損及減值準備錄 得63.8%或35,100,000港元增加 。總括而言,本年度私人貸款之分類業績由二零 一 八╱一 九 年 度 之123,000,000港 元 減 少55,200,000港 元 至 本 財 政 年 度 之67,800,000 港 元。
集團決定轉移市場推廣重心至信用卡業務,換句話說就係佛系借錢
或許有希望可以減少減值準備增加的速度,提升資產質素。

展望未來,
我個人認為Aeon的信用卡業務有一定防守力,
2020年即使仍然出現像2019那樣的政治風波,
Aeon的信用卡業務的影響應不至於太大。
即使只計算信用卡業務,要支持0.44一年的股息都不是問題。
公司的ROE已下跌到11.2,距歷史最低(9.45)已相距不遠。
淨負債比率下降至只有0.4, 而經營現金流更高達8億,比上年大升4成。
但短期仍要面對很多不確定因素,例如香港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等問題。
但估值已相當便宜,每股淨資產7.7元,pb只有0.68
以每股派0.44為例,現價息率高達8厘,跟我第一次買入時差不多。
個人認為現價已反映大部分不明朗因素,
至於仲有幾多下跌空間真係唔知,繼續佛系持股。

Wednesday, April 1, 2020

會飛的大象不派息

今日市場鬧得沸沸揚揚, 正正因為不少老股民的愛股匯豐控股宣佈不派息.
結果一跌就跌左差唔多4蚊, 大概等於一年股息.
我也來湊一下熱點, 增加一下本blog的hit rate.

常言道買股票輸得最甘的不是買錯仙股, 妖股, 而是買大藍籌.
仙股/妖股自然不敢大大注, 但對於大藍籌就有信心, 注碼大損失亦大.
能夠有這樣的信心, 亦不是沒有原因.

從2000年開始,
匯豐控股的派息由USD$0.435一直上升至2007年的USD$0.87/share, CARG高達10%.
而每股盈利亦由2000年的USD$0.75, 上升至2007年的USD$1.63, CARG達11.7%
ROE一直維持在15%左右的水平.
即使在2007年高位140買入, Yield仍有4.8%, PE11倍.
以這樣的價格買入一間年增長10%的公司, 怎麼也算不上高估吧?

當然之後的都是歷史.

以我本人粗淺的理解, 銀行業的賺錢方式主要是靠存款/貸款, 賺取息差.
貸款端主要看整體經濟環境, 經濟好, 自然多人借錢做生意/買樓
供應端就看銀行吸收存款的能力.
自從金融海嘯以來, 全球一直處於低息環境, 銀行的淨息差被壓低.
而對銀行業的監管亦愈來愈嚴格,
所以經營困難應該是全球銀行都共同面對的處境.
要解決方法不外乎是開源/節流
而匯豐控股似乎更著重於節流方面.

根據2019年年報, 匯控業務主要集中在亞太區和歐洲,
在2019年, 經調整收入為554億美元, 當中49%來自亞太區, 29%來自歐洲.
而歐洲的業務最近三年都一直處於虧損之中
說歐洲業務是匯控的絆腳石一點也不為過.

最近美國宣佈下調fed fund rate去0.
而歐元區更是負利率, 再加上疫情的影響, 全球經濟停頓,
今年對銀行業的挑戰似乎比上年更大.

派息與否, 分別只在於D錢係你手上還是公司手上.
若公司有更好的投資, 將來可產生更大的回報,  不派息也無妨.
反觀匯控近年派息比率一直高企在70%以上, 有幾年仲派突,
派息原意是與股東分享公司利潤, 削肉派息不是本末倒置嗎?

一眾好息之徒, 應該關心的是公司持續派息的能力

Friday, March 27, 2020

短評中國電力2019年業績

2019年度的合併總售電量為 83,558,993 兆瓦時,較上年增加 17.75%
收入上升19.8%, 達277.6億元.
公司股東應佔盈利12.84億, 同比上升16.94%
每股盈利0.13人民幣, 派息0.13人民幣.
盈利比我個人預期算是低了, 但盡派盈利卻是超出預期.


值得留意的是損益表上竟然出現了4.26億元的減值損失.
具體原因不清楚,
看分部業績時發現大部分減值都是在水電資產上, 佔了3.9億


若然沒有這筆減值, 業績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自2018以供股收購電廠以來, 公司面對煤價上升,
而上網電價卻被鎖死, 變相是以公司利益為國家經濟做出犧牲

隨後以三供一供股收購清潔能源, 收購作價58.4億
若撇除火電的影響, 2017年公司清潔能源一共賺了14.72億.
而今年是自收購以來首個完整的財年,
撇除火電賺的5.5億, 清潔能源合共賺了18.34億
換言之58.4億的收購只帶來了3-4億元的利潤提振.
還沒計及三供一帶來的攤薄效應.
所以近幾年的股價低迷絕對是有效市場的反映

最新的股東權益是303億, 今年賺了12.8億, ROE只有可憐的4.2%
反觀非控股股東權益有148億, 卻控制了9億的利潤, ROE有6.1%(雖也不算得高)

但另一角度看目前PB只有不到0.5, 反映出折讓巨大.
按理來說, 國家政策有利於清潔能源的發展, 清潔能源往往享有優先發電權.
因此即使中國經濟下行, 對清潔能源的打擊亦不會太大.
個人認為這類股票只適宜極度低殘時買入博反彈, 不宜長渣

利申:有蟹貨

Thursday, March 26, 2020

近期的一些操作

最近幾乎硬食了一個史上最急的跌浪,
組合YTD最低去到-20%, 現時大約是-16.7%.
最大原因是組合中必瘦站, AEON, 領展等一眾收息股大幅下挫.
事後看來, 在「高位」減持, 「低位」補回是更好.
但更重要的是向前看, 檢視一下手上持股, 受疫情影響多大,
而這些影響又是否已price in在股價之中.

操作方面,
早前小注買入VOO,
想不到下跌幅度遠比我想像中大, 於是減慢了溝貨的節奏.

另外首次買入微軟MSFT,
現時微軟在雲計算領域排第二,排於Amazon之後.
個人認為在雲計算的市場足夠容納幾個大的玩家,
因為企業應該會盡量避免Vendor lock-in的風險
這個市場大概未來三至四年仍會以>20%的增速增長,
但估值方面我不太有把握, 趁跌市買少少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港股方面
將一半中國電力換入華潤電力, 
原因之一是中國電力的水力發電佔比較大, 換入對煤價下跌更為敏感的華潤電力
其二是華潤電力收息沒有10%股息稅, 對比其他內電是一大優勢. 

月供股票方面
19年12月減持了一注@28.1
最近補回@23.5,
整體成本拉低到26.27, 以現價23.65計, 蝕約10%




現時組合的現金水平略略低於30%,
對於撈底我個人不會太過心急, 畢竟已從低位反彈了2成.
現時SP500 PE在18.63, 即使經歷了一場恐怖的跌市, 但估值上仍較歷史平均15.78倍為高.
雖說低息環境有助推高整體股市的估值,
但我覺得現水平還沒有反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打擊,
畢竟到底對經濟造成多大的打擊仍然難以預料,
所以仍然小心為上.

Tuesday, March 10, 2020

價值投資者的魔咒

本博名為價值求知, 除左食個諧音之外, 
亦都因為本人只係投資界的一個新手.
自稱價值投資者無異於行騙, 而且我覺得投機炒賣亦有當中的技巧
與其拘泥於投資風格, 不如認真求知, 增進一下自己財商.

話說進入美股一年多, 估唔到已遇到咁多年都未發生過既熔斷,算係見證住歷史.


呢個時候, 除左個人持股帳面上的損失外, 更會問自己一個問題. 

溝?清倉(止蝕/止賺)?
其實呢個問題真係好難答

先不論市場反應有否overreact, 但疫情的確影響了全球經濟,

而這時候更應該關注對個股的影響.

譬如AAPL, 今年供應鏈出現問題, 可能影響5G手機出貨,

盈利或有機會不如預期.

又譬如必瘦站, 疫情影響下, 根本連街都唔會出, 仲邊得閒去美容


若以DCF作估算, 公司每一年的盈利或會因為呢D不可抗力而有所浮動

最終影響discount出黎個值.

當然我唔係上帝, 我唔會知下年會唔會又有疫情或者下半年蝗蟲會唔會攻擊中國...

所以唯一可以做既就係買入時預留多D安全邊際, 咁佢跌返少少或生意一兩年差D都唔怕.
但不幸買入後先發現根本唔係個件事, 買貴左啦
咁一係認輸走人, 一係等時間慢慢修復個估值(當然前題係公司的本質無變).

你話傻GE, 呢個市場唔係咁玩架啦, 

必瘦站呢D細價股, 明知今年生意唔好仲唔走, 邊個會咁傻
真係冇買盤D人沽起上黎可以沽到1蚊都冇呀.而且佢0.5升上黎, 緊係take profit先
買其他有好勢頭既股票/cash is the king la

我認為呢個講法完全係make sense, 前題係你要估到市場反應

因為生意差佢係可以唔跌, 有時市場太樂觀就會好似見唔到壞消息咁.
又或者市場太悲觀但turn out原來無咁差又可以升。
而我個人就唔會咁做, 因為當初買入係因為收息,
佢只需要每年畀到6厘我就放過佢.
19/20財年我估佢都有0.3盈利一股,如果派9成就有0.27,現價只有2.45,息率超過10厘。
而今年因為有疫情業績肯定好差,
但我預期下半年會陸續恢復,總不可能美容需求永遠消失掛。
上年公司成本人工佔2.9億,市場推廣同折舊加埋1.6億,租金同其他佔2億,總共6.5億。
若收入得返上年一半,即4.5億,咁今年可能蝕2億,換算為每股-0.18






就咁睇市場已price in左今年業績差既因素,仲有幾多下行空間呢?
股票價格就係未來收益既折現,正如股神巴菲特講:
What is a stock? A stock is the same sort of thing. It has a bunch of coupons. It's just they haven't printed the numbers on them yet. And it's your job as an investor to print those numbers on it.
公司既價值唔係一成不變既野黎,會因為外在世界既隨機事件而有所影響。
而作為一個投資者,就需要小心咁衡量付出既價格對比風險回報而言是否吸引。
但太保守又可能陷入無了期的等待,當中仍有很多學習的空間。

Wednesday, February 26, 2020

近期市況的部署---小注買入VOO

年頭將新增資金轉入ib後, 現金比例高達3成.
一直在尋找美股的投資機會, 希望加大美股的投資比重.

看過Estee Lauder和其他一些奢侈品股後, 發現很多的增長都來自中國大陸.
適逢疫症肆虐, 很多內地省市停工停課, 港股由28000跌到26700,
但美股依然貼近歷史高位.

其實不止一堆奢侈品, Apple, Tesla, 波音等美國的跨國企業都十分依賴中國市場,
中國出事, 美股點解可以獨善其身? 特別現時的美股估值處於一個歷史上較高的水平.

結果係週一週二道指兩日累計跌左1900點, 將2020升幅一次過還原.

我個人對後市沒什麼特別看法.
基本上我同意疫情短期內會對公司的盈利有影響,  但長期而言應該影響不大.

所以我昨天小注買入VOO, 先加隻腳落去美股先,
如果日後再跌會再加注.

PS: 現時VOO佔組合3.4%, 組合有現金約3成.

Thursday, January 30, 2020

談蘋果AAPL 2020 Q1業績

根據最新一份AAPL的業績
收入高達91.8billion, 不但高於公司之前的指引, 亦高於市場預期.
以產品劃分的收入來看,
iPhone收入56billion, 佔收入61%, 按年增長8%.
以地域劃分收入來看, 各個地區的收入都重回增長.
特別注意中國的增長看似只有3%, 但Tim Cook在分析員會議上透露
 In terms of China, the results from last quarter and then I'll get into the coronavirus second. For the results from last quarter, we had double-digit growth for iPhone in Mainland China. So that was an important change from where we had been running. We also had double-digit growth in services in Mainland China, and we had extremely strong double-digit on wearables. And so, really there were a number of different factors. In terms of the things that customers are responding to, iPhone 11 is doing particularly well there. 
相信報表上的低增長是因為匯率的影響.

至於Service方面,仍然是On track, 相信今年達到50billion的目標應不難達到。
至於去年推出的一系列服務, 包括Apple TV+, News+, Apple Card 同埋Arcade應該仲未有meaningful contributions.

而另一亮點就是Wearables的收入增長.
因為Airpod Pro在去年十月尾推出, 市場的反應大受歡迎,
令該版塊的收入增長高達37%.
Tim Cook在分析員會議上透露, 75%的Apple Watch 買家是新買家,
相信所謂新買家不是第一次進入Apple的生態圈,
畢竟我認為大多數人都是先買iPhone, 後來才買AirPod, Apple Watch等.

至於估值方面,
先前估計2020 eps應界乎12.5-13之間,但沒有計算股份回購的影響。
單單2020 Q1, 股份數目就比上一季度減少約4%
我認為13.5是比較有信心可以達到的。
現價計forward PE約24.
個人認為現價多少price in 了下年5G手機帶來的換機潮,
畢竟不少人都等5G手機(包括我)才換機。

長遠來看,我仍然看好電子消費品這行業。
由iPhone出現開始,Steve Jobs改變了人機互動的方式。
人們不再需要實體鍵盤/滑鼠去做以前在個人電腦上才能做的事。
正如我現在很多時都透過手機上網,購物看戲等。
我相信將來這趨勢會持續。
IPad的出現正正是APPLE在改變人機互動方式的一種試探。
現時有一部分以前在個人電腦上才能做到的事,在iPad上也能做到了,
實在沒必要坐定定在個人電腦面前才能認真開始工作。
而無論將來人機互動的方式如何轉變,譬如語音輸入,體感或透過不同感應器等等,
對於公司的軟件/硬件能力的要求都不會低,
而蘋果正正擁有設計OS的能力,晶片設計的能力,
所以我相信在電子消費品這行業上,蘋果在可見將來都不會缺席。

Sunday, January 19, 2020

預測領展19/20全年業績

根據領展19/20年的中期業績顯示,
期內商戶的平均每月每平方呎零售銷售總額仍錄得1.4%增長,
對比香港整體下跌9.8%, 反映了領展場的抗跌力.
而租金對銷售額比例則由2019年3月31日的13.5%上升至14.4%,
反映租金對租戶的壓力有所增加, 但仍維持在一個健康的水平.
最重要的加租能力指標, 續租租金調整率仍有18.1%,
雖然比起以前動輒2X%相比有所下降, 但似乎領展仍然有能力提高租金.
期內領展做了三個主要動作,
一是以人民幣25.6億收購了北京的京通羅斯福廣場
二是以人民幣66億收購了深圳中心城
三是以澳元6.83億收購100 Market Street(仍未成事)

期中100 Market Street以借澳元債收購, 預期每年提供26.7百萬澳元的收入.
假設在2020年1月完成交易, 扣除利息成本約2%, 全年淨收入可增加約13百萬澳元.
即在19/20的半年增加收入6.5百萬澳元或HKD$34.8百萬.

集團上半年可分派總額29.66億, 包括1.45億酌情分派.
因為要彌補之前打包出售12個物業的租金損失, 所以集團計劃未來三年會以酌情分派形式回饋股東.
數量相當於每年每基金單位派HKD$0.14.

若集團回購6000萬基本單位的計劃順利進行, 於2020年度會剩下20.49億基金單位
另外集團還有495百萬的資產提升計劃預計會在2020年頭完成, 若以投資回報15%計算
將可提升19/20下半年的租金收入37百萬.

粗略估算, 19/20下半年可分派總額為2966+34.8+37 = 3037.8百萬
以20.49億基金單位計算, 下半年每基金單位分派可高達HKD$1.48

以上計算都係靠估, 唔保證正確
但基本我上諗下半年派1.44-1.48都走唔甩.
19/20年度分派應界乎2.85-2.89之間

展望未來,
短期來看
雖然中國經濟下行, 但北上廣深4個城市的人均收入的增長其實快過GDP增長
同樣情況係香港都係
香港Q3 GDP跌2.9%, 而整體住戶入息跌1%, 而公屋住戶入息跌2.2%
以民生為主GE場應該有一定叫價能力, 我認為減租就唔多可能, 最多都係租金增長放慢.

長期來看,
香港作為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 是一個人口持續淨流入的城市.
加上貨幣供應持續寬鬆, 領展旗下物業亦會水漲船高.
所以我相信領展仍然是一個均衡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PS: 2020先小注加倉823@86.05, 加注後REITS佔組合14%

Thursday, January 2, 2020

2019年結與2020年展望

不經不覺已寫blog超過兩年,
由剛開始只有自己看, 到現在已有接近6萬瀏覽次數, 總算是有點人氣XD.
投資路上仍是跌跌撞撞, 一直在學習之中.
本blog之所以沒有叫價值投資, 一來因為自己不是大師,
二來是這裡只分享自己投資的心路歷程與經驗, 不一定正確, 倒不如說當然會犯錯,
但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學習, 慢慢增值.

來到第三篇的年結,
2019年算是一個危中有機的一年,
HSI由2018.12.31的25845升至年尾28189.75, 升幅9.1%
個人組合年化收益率(已計及股息)+9.71%, 息率5.7%
當中貢獻最大盈利的是必瘦站, 蘋果和阿里巴巴.
這年主要操作是加注收息股,當中包括900@7.55, 2380@1.88, 1830@2.6, 939@6.88
另外亦加注了AAPL和首次買入BABA。

以結果來看, 買入的時機並不算特別好.
特別在5月時買入AEON, 買入價7.55稍稍比當時每股資產淨值7.6低一點,
但後來的業績顯示消費下行(應收帳減少), 壞帳風險增加(減值準備上升),
在最新一期的9個月業績每股資產淨值只有7.4, 顯然是買貴了.
但長期來看, 累積優質資產的量比買入價更重要.
今年對AEON說是不容易的一年, 但捱過後就會雨過天晴.

另一個重大的教訓應該是大大力投資落中國電力,
主要原因是判斷行業谷底已到, 希望2019會有所反彈.
現在情況來看, 當初是太過於樂觀.
新能源發電的盈利能力不怎麼樣, 火力發電的稅收太重,
估值一直在谷地, 不知何時會反彈.
現在策略是先等待2019全年業績後再作打算.

另外買入AAPL和BABA算是投資方向的一個轉變,
不再過於拘泥在息率或市場, 好的東西不一定在香港市場找,
派息高亦未必一定好, 反而派息太高妨礙公司的發展反而不是好事.
例如曾經的重倉股互太1382, 現在卻不會再買入.
雖然現在互太已跌到5.4, 比起我當初沽的6.5足足跌了17%.

至於月供盈富基金則仍進行中, 但在12月時略為減持, 現時計及股息回報約4.34%

回顧2019年, 投資組合仍在持續優化中.
當初是以儲收息股為主, 現在會嘗試在組合中加入一些股息較低但增長較好的股票,
希望組合做到攻守兼備.

展望2020, 我會繼續優化投資組合, 嘗試加大美股的比重
另外會嘗試係IB買債(雖然2019講左成年...)
最後, 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