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nalytics

1/18/2018

恆指創歷來新高

是日恆指衝破2007高位,以史上最高位—31983收市,比上年年終29919足足升了6.9%。
本人持倉以穩定收息為主,自然狠狠地跑輸大市。
只有2.3%回報,主要來自2015年購入的建行,
當中還沒計算今年新投進資金的等待成本。

身邊的朋友都開始買入2382,感覺大牛市揸一些收息股的機會成本太高。
我不是說舜宇沒有投資價值。
事實上,我認為在AI/IP Cam/車Cam等等浪潮推動下,
對鏡頭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加上手機雙鏡頭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對於深耕三十多年光學鏡頭的舜宇來說,
前途一片光明。而管理層明顯知道大浪潮將到,從年報中按年勁增的PPE就知道。

但現價111的舜宇代表的是約40倍預測市盈率。
按PEG作估值的話代表2018的增長要有40%。

雖說鏡頭的需求冇增無減,
但2017年中報顯示,鏡頭只佔盈利約六成左右,另外3成幾是手機模組。
手機模組就是由影像晶片CMOS + 鏡頭組成的攝像模組。
手機模組的業務投資大,毛利低(~1x%)。

以我所知,手機已進入所謂存量市場,
就是新增客戶已經很少,大部分是現有手機戶的換機需求。
而佔光學零件最重(8x%)的手機鏡頭出貨量已經於12月慢了下來。

因為增長其實十分難預期。
當市況旺時,市場會願意給出極高的價錢去買一間增長良好的公司。
但市況差時,PE降到20,30也十分正常。
市場的報價就是咁飄忽,2382上過140,又穿過100, 基本面冇變。
如果買得呢隻野,就預左佢波幅大。

另外,希瑪2.9上市,今日望一望9.7,仲勁過閱文。
利申:唔中,泵心😭

1/02/2018

淺談加息對Aeon信貸財務的影響

話說友人因恐懼美國加息而一直沒有買進Aeon(900),更跟我以一餐飯為賭注打賭900下半年的盈利將會少於上半年。 先不論輸贏,就算900下半年的盈利不及上半年(0.415/share),都不會是因為美國加息。 

先看看2017中報中的債務結構。
截至2017年8月31日:
無抵押銀行借貸(千港元):1574676
當中有5千5百萬為流動負債(於一年內清還)。
若以貨幣劃分得話,15.7億的負債當中,11.85億為港元貸款,其餘為等值美元貸款.
而11.85億的港元貸款中,2.2億為定息貸款,由年息1.65至2.64不等。
其餘港元貸款為浮息貸款,息率為HIBOR+0.6%,
而美元貸款為浮息貸款,息率LIBOR+0.95%. 
而集團亦為9.65億的港元浮息貸款做了利率掉期作對沖。
將浮息轉了固定息率2.3厘至3.3厘。
而美元貸款方面,集團亦利用交叉貨幣利率掉期將匯率鎖定在7.83和年息固定於2.27。

除了無抵押銀行貸款,集團亦以應收信用卡帳款作抵押借了12.5億港元的有抵押貨款。
該筆貸款分A,B,C三部分,AB部分各5.5億,需於2019年8月償還。
C部分為1.5億,於2020年7月償還。 利息為HIBOR+0.4%-HIBOR+0.55%。
而集團亦為它訂立了3份不同的利率掉期,將之轉成固定年息3.2厘至3.8厘。 

因此,實際上集團所有借貸皆已轉成定息債務,美國加息短期內不影響900的利息成本。
但長期而言,當900的借貸期滿,要借新錢時,有可能因而承受更高的利息成本。

綜觀集團整個資本架構,
50.1%資金來自權益總額;27.8%來自銀行貸款;及22.1%則來自結構融資。
損益表顯示集團利息支出為4千4百萬港元,對比總負債28.2億計,實際利息支出約1.5厘。
而9個月的業績報告顯示,集團利息支出為6千5百萬,實際利息支出約2.3厘。
可以推算,全年利息支出約8千7百萬左右,實際利息為3.1厘左右。 

若說加息對900的盈利有負面影響,邏輯上成立。 但實際上我不認同。 
首先談美國加息的幅度和力度。 市場普遍預期聯儲局2018年加息三次,目標利率2.1%, 而聯儲局的最新長期利率目標為2.8%,目標是在2020年後。 即使去到目標利率,但仍然是歷史上的低水平。 

對上一次加息週期是2004-2007,聯儲局利息由1厘升至5厘多。
2007香港HIBOR高達5厘。 

照計900的利息支出多了幾倍,盈利不是應該下降嗎?
正好相反,900的盈利在2004-2007年是年年上升的。 
粗暴地說利息支出上升=盈利下降,是太過簡單,亦不符現實。

我一直認為900的盈利與通脹的相關性更大。
900以信用卡業務為主業,當零售市道良好,百姓更加消費,900的收入自然水漲船高。

其次,於2007年,900擁有35億負債,但股本及儲備只有15億,
今年900有28.2億負債,但股本及儲備有28億。 集團實際上的經營風險比十年前更少。

Anyway,下半年業績會否比上半年更好現在我還不知道。
但若然有人執意要跟我賭一鋪,我樂意奉陪。

2017年結

先從結果說起,2017的倉值比2016/12/31時升值了大概2X%.

















*P/L% 已計及股息
上圖顯示了2017年12月31日時的倉位。可見組合中升幅最大的是939及1830, 分別帶來帳面利潤4成和近6成的利潤。

但其實建行第一次買入早在2015年,P/L亦包含了這幾年派息在內,而成本價是平均買入價。事實上2016/12/30建行的收市價是5.97, 比起當年7蚊樓上的買入價,2016埋數時是蝕錢的。2017的升值某程度上只是反映了2016的基數太低而己。而今年建行則為組合貢獻了5%。

另外貢獻最大的一隻股票是384,2015年第一次買入,平均價高達12.5. 在2016年結時只值10.52.但今年的表現神勇,最高達25元,現時已沽清384,貢獻組合盈利約10%。

而900是另一隻表現滿意的股票,該股票一直維持約50%的派息政策,多年來未曾減過派息,是十分穩健的收息股。實際貢獻組合5%利潤。

1830於2016年尾首次買入,第一次買入價0.59,曾於0.78走了一大半,又於0.87追回,綜合全年的操作,實際貢獻組合8%利潤。

另外年內都以孖展形式抽了閱文的ipo, 貢獻利潤約3%。

當然亦有很多蟹貨,如1382跟內電。

但綜合來說,組合也有2X%增長,已大大超出我期望。當然,恆指由22000點一直升上30000點,今年的回報是跑輸了恆指。但我自己偏好一些較小型的價值股,這次升市主要由數隻科技股帶動,因此未能受惠。對於2018年,個個專家都唱好,我自己則有點保留。但暫時亦看不到股災的可能,展望2018年,我會繼續收集優質的收息股,亦積極研究投資美股和指數基金。